楊濤:
你的信收到了,我很髙興,尤其看到你提出的幾個問題更使我興奮。你在信中問我“人活著為什麼非要有理想?問得好!”這實在是你們這一代青年學生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很願意和你談談這個問題。
什麼是理想呢?理想可以說是一種追求。也可以說是對未來的希望。這種追求和希望一般都是美好的合理的和有根據的可以實現的。所以,理想是推動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一個人如果樹立了某種理想,他的所作所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但是,人的理想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裏是有鮮明的階級性的。因此,理想就不可避免地分為正確的和錯誤的:偉大的與渺小的;美好的和醜賽的。據我所知,無論中外古今,凡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有益於人民、有益於民族、有益於祖國的,無論哪一個時代的先進人物,他們都是以當時社會的先進思想為指導而確立自己的美好理想的。比如,秦末聚眾反抗朝廷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就把推翻秦朝統治作為自己的“鴻鵠之誌”。三國中的曹操在統一疆土的事業中,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老澳伏櫪,誌在千裏”。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從政或從文之時始終推崇堅忍不拔之誌”等等。總之,成事必先立誌,這是曆史人,物的經驗反複證明了的。
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以一己的私利為誌,盡管也可以做出“一些大事”,甚至名噪一時,但他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出賣祖國、出賣民族,終究會被人們唾棄,為世人所不齒,從古至今這樣的人也是不少的,由此,我可以肯定地說,理想決定著人生的價值。一個人,不論是誰,一旦理想實現了,便具有了人生的價值。當然,先進思想指導下實現的人生價值,必然是髙尚的有意義的。否則這個人的人生價值必然是渺小的醜惡的,甚至是反動的。
其實任何人都有理想。隻是有人自覺,有人不自覺;有人承認,有人不承認。因為理想或者叫追求,是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組成部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誰也回避不了。比如,有人說,我沒什麼理想,我就知道把學習搞好,將來考個好學校,好專業,畢業後找個好工作。這番話好像是沒有理想,其實他的理想十分明確。追問一下“找個好工作”似乎已是最終目的,其實不然,“找個好工作”又為了什麼呢?答案是“掙高工資,生活過得好”。這才是真正的目標,這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可見,不論他是否明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理想是明確地存在的。他既然以此作為生活的目標,也就必然在行動上為之奮鬥,爭取實現這個目標。這種有追求的目標,又有為之奮鬥的行動,不就是理想嗎?隻不過他的理想還算不得什麼大誌而已。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理想是每個人都有的。
你的來信中,還希望我能談談當年為什麼不上已經考上的醫科大學而留在一個普通的中學當老師,而且一幹就是30多年。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動力和方向盤,我們應該自覺地樹立先進的美好的宏偉的理想,才能大大地提高我們的人生價值,說實話,我很願意回憶那段難忘的經曆,並且以此而自豪。1953年盛夏,高考結束了,應屆的高中畢業生滿懷著金榜題名的信心,等待著錄取通知書。突然接到市教育局的通知,全體應屆高中畢業生在輔仁大學禮堂集會。原來是市教育局局長孫國梁同誌召開的動員髙中畢業生留校從事教育事業的大會。孫國梁同誌告訴大家解放雖然才三四年,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以至中學師資嚴重短缺,你們的小弟弟、小妹妹今年就可能沒有人去教他們。怎麼辦?黨號召你們留下來!青年團員們,黨的教育事業需要你們!會場上同學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