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為什麼要有理想?(2 / 3)

青年團員喊出了響亮的口號“黨的需要就是我的誌願!”為了黨的事業,沒什麼可猶豫的。報名!報名!我當時就是屬於不曾猶豫的,我想,平時嘴裏說。聽黨的話,今天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了。身為青年團的幹部,我不帶頭誰帶頭,雖然我當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但是當時的覺悟不允許我在教育事業大發展中,在中小學遇到師資短缺的形勢下,袖手旁觀。盡管家裏激烈地反對我留校,但主動權在我手裏。我不但留下了,還帶動了當時兩個已考上大學猶豫不決的同學也留下了。記得孫國梁同誌還說:“你們考上大學了,給你們保留兩年學籍。兩年後你們上大學絕不阻攔”,兩年後一部分人上了大學,但是大多數人,由於看到學校確實師資不足,困難仍沒過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繼續戰鬥在教育教學的崗位上。彈指一揮間,到今年已經整整36年了。回想那一段經曆我不懊喪,無悔恨,內心充滿驕傲與自豪^我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對我的培養,6年的風風雨雨曆曆在目,想起了個人的一些遭遇,有時也難免憤然。但是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工作這點,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堅定了。即使在“教師倒黴論”盛行之時,我也並不感到“倒黴”,看到經過我的手畢業出去的學生,一批又一批,戰鬥在各條戰線上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呀!我得到的是欣慰,因為我已把培養學生看成是人生的快樂。今天我雖然已50多歲,我還願意深入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為教育事業立新功。

我簡要的回答了你的問題,你看了有什麼想法呢?會不會認為我當時的做法太傻了?放著醫科大學不上卻當了個苦累雙全的教師。的確,對於你們這代青年人來說,我和我的同學當時的選擇可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們那時對黨的感情無比的真摯,記得在我的日記本的扉頁上鮮明地寫著"黨需要我到哪裏我就戰鬥到哪裏,到哪裏我就勝利在哪裏”。那是何等的豪邁啊!現在的青年人,這種對黨的感情。

你來信還說,在你們同學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糊塗想法,淡薄了,甚至有的人站在了共產黨的對立麵“這種情景令人吃驚!令人傷心!更令人深思啊!你說是不是這樣啊?

那就是“共產主義渺茫論”這種看法迷糊了不少人,而且也說不清到底為什麼不對。因為四十年來的錯誤和挫折確實存在,使人對共產主義理想產生一種悲觀情緒。

你說的這種想法確實是客觀存在,但是據我所知,這種現象一般都出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正義事業遭到失敗,遭到挫折的那個時期。不少人認識不清這種現象是暫時的,至使—些人自覺不自覺地認為共產主義卒業的實現是輕而易舉的,道路是筆直而平坦的,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回想近百年來中國的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鬥爭,從來就不是順利的。但是經過無數前輩前赴後繼不停地鬥爭,中國革命終於取得了今天的勝利。但是“今天的勝利”與共產主義事業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又一個的“今天的勝利”哪裏會有共產主義的實現呢!必須樹立“接力賽”的思想,勇當一名傳遞“接力棒”的革命者,一代又一代地去奮鬥,理想必將實現。這樣的認識絕不會認為共產主義是渺茫的,因為革命者懂得:把握住現在就是在勝利地走向未來。

當然,對一個個人利益大於一切的人來說,或對一個貪圖眼前利益的人來說,為共產主義奮鬥是可笑的、愚蠢的。這些人是很容易接受各種錯誤的論調的,甚至可能懷疑共產主義的實現,進行什麼“探索”而走向反麵。

楊濤,事實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否則就會愧對祖國、愧對人民、愧對無數流血犧牲的先烈,愧對我們當前的偉大時代。我們所說的共產主義理想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我們所追求的抱負是為了迫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前景而奮鬥的崇髙的精神境界。隻有認識這個真理,決心為國家、為人民的光輝未來而奮鬥的人,才是真正有理想的人。所以,咱們識別一個人是不是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怎樣去識別呢?我看就兩條:一個是認識不認識這個真理;另一個是為人民還是為個人,這兩點解決了,可以說就是真正樹立了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