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犯了錯誤就一蹶不振嗎?(1 / 2)

李燕同學:

你好,很高興你在苦惱和悔恨之中記起了我——你初中時的班主任。你來信說,由於你的一念之差,犯下了一個千悔恨、萬悔恨的錯誤,痛苦極了。你在等待著我的回信,並希望我能解除你的痛苦,改變你眼前的處境。

在我的記憶中,你的確是個好學生,德、智、體那一方麵也不落後,你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成績在班裏總是前幾名,對班裏的工作認真負責,因此你畢業時才以品學兼優的成績考入區重點高中。從你的來信中得知,你高中的各方麵仍然非常突出,連任團裏、班裏的幹部,多次被評為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學校和區裏的三好學生。老師很器重你,同學們也都說你春風得意,在同學中你像快活的小鳥,生活得無憂無慮。

可這次來信不像往常,語言表達得很消沉,看過信才了解,是因為你撿到一塊電子表沒有交出去,被同學認了出來,這塊表是你班一個女生的,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了許多難聽的話。這一下子就改變了你的處境!認為同學們瞧不起你,甚至把你看成品質很差的一個人,因此而背上了這樣一個包袱。

我作為你初中時的班主任,願意談些個人看法,這些話如果能對你有幫助的話,我當然高興。

一個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受三個方麵的製約和影響,那激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後天的教育因素,就這三個因素來講,遺傳因素有各自的差異性,但這不是主要的,一個人良好品質形成的決定因素則是環境影響和對他所施加的教育的效果。這種認識是符合唯物論的,即“存在決定意識”的基本觀點的。

就人的“道德素質”本身而論,和其他事物的規律一樣,也有其萌發、形成、發展、不斷變化和完善的過程,而一個人從幼年時期到步入社會之前,這段人生旅途上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萌發期和培植期。在這一過程中,即要給他們創造好的適宜他們成長的環境,又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這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全社會的責任,你們在學生時代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而社會環境又是極其複雜的,是社會中各類人表現的舞台。是非、善惡、美醜等很多事物同時存在於你們生活的現實之中,作用於你們身心個體之上。因此,你們可以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肘也可能受到假、惡、醜的影響。我這樣說,不是為你的錯誤開脫,而是幫助你分析這件事的外在原因。

你撿到表後,一開始也想交出來,這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意識支配你所做出的正確選擇,但你很快就又被另一種思&占了上風,你想到的是,你那不翼而飛的臉盆、枕巾、褲子、洗發裔等,於是把表留了下來,用撿到的東西來補償自己的損失,其結果,非但未補回你物質上的損失,卻使你的心靈受到輿論上的譴責。錯誤的意識是使你犯錯誤的直接原因。應該說,這個結果是在預料之中的。“要想人不知,餘非已莫為”,你想世界上哪有做錯事,不被揭露,不被知曉的道理呢?對你的錯誤我深表遺憾。你在舊日的師生麵前,應是完美的自我。由於自己的一念之差釀成苦果,這是令人遺憾的。但也到不了一蹶不振、抬不起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