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的詩意》一書裏,他將自己多年的“經營”實踐和理性思考擇其要端真誠托出,是非好歹留給讀者評判,予取予舍也都留給讀者。區別於物質和世俗的餐飲行業,他的作文餐廳以“精神訓練”為主,而且沒有崗位的分工和角色的區別——烹調的廚師、品嚐的顧客、經營的“老板”、評點的專家,什麼身份都應該集於一身。
為了在全校推進以作文教學為核心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2000年秋季開始他組織並主持了張家港高級中學“語文人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課題實驗工作。要克服目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見“知”見“能”見“分”不見“人”的應試弊端,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人格,使高中語文教學成為集語言能力、文化修養、思維品性、心理素質、智慧靈氣和人格道德於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用語文走遍天下的人文素養和語言能力,成為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公民。一位前來應聘的語文老師說:“張家港高級中學的語文課題實驗方案令我耳目一新,我好像在一片沙漠中看到了一塊綠洲,如茫茫夜行中看到了一簇希望的火苗……”
他利用職務上的方便,為學生的超量閱讀自主閱讀創造良好條件。從新校首屆高一開始每周開2節閱讀課,同時試行《張家港高級中學學生必讀書目》考核畢業製度,每天在夜自修最後時間全校統一開設“日記課”……高萬祥的用意就是引導學生把寫作放在自由寫作私人寫作這種最真實最深厚的生活基礎上。
而對全體語文老師,高萬祥也提出要求:在3年內認真讀完《張家港高級中學教師必讀書目》中60%以上的書籍,必須自費訂閱3種以上語文方麵的報紙雜誌,並經常保持廣泛閱讀,人人有圍繞總課題的具體研究課題,在認真備課基礎上,人人撰寫“教後筆記”或“教育手記”,一學期總量須在1萬字左右。教齡不滿5年的青年教師堅持寫“下水作文”,一學期不少於15篇。他還聘請錢理群、巢宗琪、朱永新、曹文軒、王尚文、於漪、陳鍾梁、陸誌平、成尚榮、範守綱、穀公勝等國內知名專家擔任課題顧問和青年教師的導師。他倡導學校實行獎勵製度,凡教師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學生作品獲獎或發表,給予稿費等額獎勵。
高萬祥說,他自信永遠是一個“學習型”的教師。他的所作所為,都可說無愧於書生稱號。生命的河流奔向了教改的大海,美麗的青春因為讀書思考實踐而更加輝煌,高萬祥自己對自己作這樣的總結。
1996年以來,高萬祥先後被評為蘇州市首屆名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更高興和欣慰的是,他獲得了學生的愛戴。“您教了我一年半的語文,我對那段日子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進入大學,沒有語文課了,使我更加想念高中時的語文課。如果有可能,我願意再去聽您的課。我是您學生中的一個,雖然我不是最出色的,但願我們的師生情誼天長地久。”這是九八屆高三(1)班仇迎春同學從南京醫科大學寄來的賀卡贈言。高萬祥隻教過這個學生一年多一點時間,想不到這個學生還深深地想念著他。
95屆高中畢業的沈冰同學從新加坡回來度假,特地來看望她的老師高萬祥。師生相聚,海闊天空,其言無究,其樂無比。她在高一時,高萬祥隻教了她們班一個學期,那年春節以後學校安排高萬祥去頂一位高三老師的課了。然而,師生情誼卻日久彌深。沈冰說:“高老師,我的生活,我的思想受你的影響太大了。我總感到,我這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按著你替我設計的模式發展。”在2000年11月開始的中央電視台主持人選拔賽中,作為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她以總分第二的驕人成績脫穎而出。2001年3月9日,在這次“榮事達”杯大賽頒獎晚會上,麵對記者的現場采訪,這位現在已經很名氣的央視主持人動情不已,說,她最忘不了的是她中學時代的語文老師高萬祥……。
有這種情感滋潤的人是幸福的,有這種情感收獲的人就永遠有事業的追求。
高萬祥,實在是一個很讓人羨慕的語文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