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洪脈
洪脈洪大有力強來盛去衰證屬陽
三焦實火邪熱盛血行加速脈擴張
【注】洪脈的脈象是:洪大有力,來盛去衰。即脈道寬闊,波動大而有力,滿指滔滔,狀如洪水,指下脈來搏動很強而去時突然消失之感。如《瀕湖脈學》說:“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葉子雨說:“洪脈似浮而大,兼有力,故舉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湧起,脈來大而鼓也”。洪脈主三焦實火,熱盛陽亢。見於各種溫熱病之極期。其脈理是:內熱亢盛,氣盛血湧,脈道擴大,故見洪脈;若久病虛勞而見洪脈,則屬邪盛正衰之危證。
12.細脈、濡脈、弱脈、微脈
細脈如線但清晰病主諸虛又主濕
虛則氣血不充脈濕壓脈道細可知
濡脈浮細弱沉細微脈欲絕皆主虛
【注】細、濡、弱、微脈,四者都是脈形細小軟弱無力。細脈的脈象是:脈細如線,應指明顯。即脈來雖小如線,軟弱無力,但按之不絕始終清晰。如《瀕湖脈學》說:“細脈,細直而軟,若絲線之應指”,“往來如線而常有者,細也”。細脈主諸虛勞損,氣血兩虧及濕邪為病。其脈理是:氣血兩虧不能充盈於脈道則脈見細小軟弱無力。若濕邪阻壓脈道亦可見細脈。
濡脈的脈象是:浮細而軟,重按不顯。如《瀕湖脈學》說:“濡脈,極軟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濡脈主虛證(偏於血虛)、濕證。其脈理同細脈。
弱脈的脈象是:沉細而軟,重按欲絕。如《脈經》說:“弱脈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於指下”。弱脈主虛證(偏於氣虛)。其脈理是:血虧則脈道不充,氣虛則搏動無力,故見弱脈。
微脈的脈象是:極細而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如滑壽說:“微,不顯也,依稀微細,若有若無”。微脈主陽衰,氣血極虛。其脈理是:因陽氣暴脫、氣血極虛,無力鼓動於脈,故脈見極細而軟,似有似無。
13.弦脈、緊脈、革脈
弦脈端直似琴弦病屬肝膽痛飲痰
緊脈繃急數有力脈道拘急痛因寒
革主半產亡精血如按鼓皮浮而弦
【注】弦脈的脈象是: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即其脈硬而端直,挺然指下,極不柔軟。如《脈經》說:“按之如弓弦狀”。《瀕湖脈學》說:“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按之不移,綽綽如按琴瑟弦,……從中直過,挺然指下”。弦脈主肝膽病、痰飲、瘧疾和痛證。其脈理是:肝失疏泄則脈道收縮勁急而見弦脈。
緊脈的脈象是:脈來繃急,緊張有力。即脈眺快而有力,繃急彈指,狀如牽繩轉索。如《脈經》說:“緊脈,數如切繩狀”。李中梓說:“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緊脈主寒證、痛證。其脈理是:寒病則脈道拘急收縮,正邪交爭則氣血運行加快,故脈見數而弦急的緊脈。
革脈的脈象是:浮弦中空,如按鼓皮。即浮取弦急,按之則表堅裏虛。如用指按鼓皮之感。如徐春甫說:“革為皮革,浮弦大虛,如按鼓皮,內虛外急”。革脈主亡血、失精、小產、崩漏。其脈理是:因精血虧虛,氣無所附而浮越於外,外強中虛,故見革脈。
14.代脈、結脈、促脈
代脈緩止有定數髒氣衰竭虧損名
結脈緩止無定數痰結氣滯陰寒凝
促脈數而時一止氣滯血瘀陽熱成
【注】代脈的脈象是:緩而時止,止有定數。即每隔一定的至數脈搏出現有規律的間歇,且歇止時間較長。如《瀕湖脈學》說:“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三指禪》說:“代脈動中看,遲遲止複還”。代脈主髒氣衰微,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其脈理是:因髒氣衰微,氣血虧損,脈氣不能接續,故脈來緩弱而有歇止,間歇較長。
結脈的脈象是:緩而時止,止無定數。即脈來緩而有不規律的間歇。如《脈經》說:“結脈往來緩,時一止複來”。《診家正眼》說:“遲滯中時見一止”。結脈主陰盛氣結、老痰結滯。其脈理是:因寒凝氣滯痰結,氣血不暢,脈氣阻滯,故脈來緩而時有歇止。
促脈的脈象是:數而時止,止無定數。即脈跳快而有不規律的間歇。如《瀕湖脈學》說:“來去數,時一止複來,如蹶之趣,徐疾不常”。促脈主氣滯血瘀,痰食停積,熱陽亢盛。其脈理是:氣血痰食鬱滯化熱或陽熱亢盛,不能和陰,造成脈流加快,逆亂不和,脈氣不能接續,故數而時止。
(五)二十八脈的分類和鑒別
脈象繁多不易記須抓綱領找規律
近代分類有六綱浮沉遲數與虛實
浮類為綱芤革散沉綱伏牢為一係
遲類為綱緩結代數疾促動相接續
虛細濡弱微澀短實長洪滑弦緊具
【注】二十八部脈,由於脈象繁多,不易記憶,因此必須找出辨脈的綱領,分類掌握,才能提綱挈領,執簡馭繁。早在漢代張仲景就把脈象分為陰陽兩大類:以大、浮、數、滑為陽;沉、澀、弱、弦、遲為陰。後來滑壽主張以浮、沉、遲、數、滑、澀六脈來統領各脈。而陳修園則主張以浮、沉、遲、數、虛、實、大、緩八脈以統各脈。
在近代,則多主張的浮、沉、遲、數、虛、實六脈以統各脈,作為辨證的綱領。這是因為以上六脈分別是表證、裏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的脈象,而任何疾病都可以用表、裏、寒、熱、虛、實六綱來概括,所以各種疾病的脈象也都可用浮、沉、遲、數、虛、實六脈來概括,故可作為辨脈的綱領。同時也是初學診脈入門的一種方法。先掌握這六種脈象,然後再根據脈形等不同細分二十八脈,由淺入深,就比較容易領會了。
具體分類及同類脈的鑒別如下。
浮脈類:浮、芤、革、散四脈俱浮。
【鑒別】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革脈浮弦中空,如按鼓皮。散脈浮散無根,至數不齊。
沉脈類:沉、伏、牢三脈俱沉。
【鑒別】沉脈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伏脈重按不顯,推筋乃見。牢脈沉大而弦,堅牢有力。
遲脈類:遲、緩、結、代四脈俱慢。
【鑒別】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緩脈一息四至,往來和緩。結脈緩遲而時止,止無定數。代脈緩而時止,止有定數,良久方來。
數脈類:數、疾、動、促四脈俱快。
【鑒別】數脈來去快速,一息六至。疾脈脈來急疾,一息七至以上。動脈滑數如豆,僅現關部。促脈數而時止,止無定數。
虛脈類:虛、細、濡、弱、微、澀、短七脈俱無力。
【鑒別】虛脈浮大遲軟,舉按無力。細脈脈細如線,始終清晰。濡脈細軟而浮,按之空虛。弱脈細軟而沉,重按欲絕。微脈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澀脈細遲短澀,往來艱難。短脈首尾俱短,不能滿部。
實脈類:實、長、洪、滑、弦、緊六脈俱有力。
【鑒別】實脈長大而弦,舉按有力。長脈首尾端直,超過本位。洪脈脈來洪大,來盛去衰。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弦脈端直而長,如按琴弦。緊脈脈來繃急,左右彈指。
(六)相兼脈象與主病
疾病複雜脈相兼二合三合脈相關
浮兼緊數緩滑脈病位表寒熱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