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兼澀弦緩遲象血瘀氣滯與虛寒
弦數肝火緊寒痛弦細血虧鬱在肝
沉細而數陰虛證數而弦滑肝熱痰
【注】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是錯綜複雜的,因此在脈象表現上也是多種多樣的,臨床上可以單見一種脈象,但多數是兩種以上的脈同時兼見,叫做相兼脈或複合脈。如浮緩為二合脈、沉細而數為三合脈等等。隻要不是性質相反的單一脈象(如浮與沉、遲與數、虛與實等),都可隨病情變化相兼出現。
相兼脈的主病,就是組成該相兼脈的各單一脈象主病的綜合。如浮脈主表,緊脈主寒,浮緊相兼即為表寒;數脈主熱,浮數相兼即為表熱;緩脈主虛,浮緩相兼即為表虛,滑脈主痰,浮滑相兼即為表證挾痰。沉脈主裏證,澀脈主血瘀,沉澀相兼即為內有瘀血;弦脈主肝病,沉弦相兼即為肝鬱氣滯;緩脈主虛主濕,沉緩相兼即為內有濕邪。遲脈主寒,沉遲相兼即為裏寒。弦脈主肝病,數脈主熱,弦數相兼即為肝火。緊脈主寒痛,弦緊相兼亦為寒痛。細脈主血虛,弦細相兼即為血虛肝鬱等等,以上為二合脈。
又如沉脈主裏證,細脈主血虛,數脈主熱證,沉細數之脈相兼可見於陰虛證。數脈主熱,弦脈主肝病,滑脈主痰,弦數滑之脈相兼可見於肝火挾痰證等,以上即為三合脈。
(七)脈證順逆與從舍
新病脈浮洪數實久病脈沉細弱虛
脈證相應名順證正盛邪衰病多吉
若見相反名為逆邪盛正衰病難醫
脈證還需辨真假舍假從真方木施
【注】凡實證而見實脈,虛證而見虛脈,稱為脈證相應,屬順證,疾病預後多良好,如新病外感發熱脈見浮數有力,實證高熱,腹滿便秘,脈見洪實,說明邪氣雖盛而正氣未衰,足以抗邪,故預後較好。久病、虛證脈見沉細虛弱,說明正氣雖虛而邪氣亦衰,正氣有恢複之機,故疾病預後亦較好。
凡實證而見虛脈,虛證而見實脈,稱為脈證相反,屬逆證,疾病預後較差。如新病、實證而脈見沉細虛弱,說明邪盛正虛,無力抗邪,故預後較差。久病、虛證而脈見浮洪數實,說明正氣已衰而邪氣亢盛,故病多凶險。
在臨床上遇到脈證相反時,還必須辨明疾病的寒熱虛實真假。抓住本質而舍棄假象,或舍證從脈,或舍脈從證,才能給予恰當的治療。如病人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說明是虛火內擾;腹雖脹滿而脈見微弱,說明是脾虛作脹;虛火虛脹不可用攻法,故當從脈之真虛,舍證之假實。如傷寒證,出現四肢厥逆,惡寒戰栗,但脈見滑數者,說明是內熱極盛而格陰於外,並非虛寒,故亦當從脈之真實,舍證之假虛。以上為舍證從脈。
若病人無外感發熱煩躁而脈見洪數,知非火引起;內無脹滿食滯而見脈滑,知非裏實引起,無熱無脹不可用瀉法治療,故當從證之真虛而舍脈之假實。又如病人因寒邪內傷,食滯內停,心腹急痛,而脈反見沉伏,這是因實邪鬱閉陽氣不得外達所致,並非真虛,故當從證之真實,舍脈之假虛。以上為舍脈從證。
(八)敗脈診法
敗脈皆無胃根神真髒脈見危證尋
釜沸魚翔陰陽絕彈石解索腎難存
屋漏雀啄胃脾絕偃刀轉豆絕肝心
麻促蝦遊營衛敗十怪危象死來臨
【注】凡無胃、神、根之脈叫做敗脈,或死脈、怪脈、真髒脈。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列怪脈為十種,稱為“十怪脈”,多見於病人臨終之前,其脈律紊亂,較疾、促、結、代、散更為嚴重,預後不良。
十怪脈的脈象及主病如下。
釜沸:脈在皮膚,浮數之極,如釜沸中空,絕無根腳。即脈數無根,如水之沸騰,息數俱無。主三陽熱極,亡陽之候。
魚翔: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浮浮泛泛,似有似無,如魚之翔。即脈浮極微,至數不清。主三陰寒極,亡陽之候。
彈石:脈在筋肉之下,辟辟湊指,如指彈石,即脈沉而實,促而堅,有如用指彈石之感。為腎經真髒脈見。
解索:脈在筋肉之上,乍疏乍密,散亂無序,如解亂繩之狀。即脈跳忽快忽慢,節律紊亂。主腎與命門之氣皆亡。
屋漏:脈在筋肉下,如殘漏之下,良久一滴,濺起無力,狀如水滴濺地貌。即脈來極慢,很久一跳,間歇不勻。主胃氣營衛俱絕。
雀啄:脈在筋肉間,連連急數,三五不調,止而複作,如雀啄食之狀。即脈急而數,節律不齊,止而複跳。主脾胃之氣已絕。
偃刀:如撫刀刃,浮之小急,按之堅大而急。即脈弦細緊急。如手觸刀刃,其數無準。是肝之危脈。
轉豆:脈來累累,如循薏苡仁之狀。即脈來如轉豆,來去捉摸不定,並無息數。是心之死脈。
麻促:脈如麻子紛亂,細微至甚。即脈急促零亂,極細而微。是衛枯營血獨澀的危重之候。
蝦遊:脈在皮膚,來則隱隱其形,時而躍然而去,如蝦遊冉冉,忽而一躍的狀態。即脈浮而至數不清,時而一跳,繼而消失,主死候。
(九)診婦女脈
1.診月經脈
經來左關尺脈洪尺脈不至經難行
月經閉止查尺脈澀為血虛滑實情
【注】婦女左關尺脈,忽洪大於右手,而無身熱、口苦、腹脹等實熱症狀,是月經將至。若寸關調和而尺脈不至,則月經多為不利。
經閉:有虛實之分。尺脈微澀,是血少的虛閉證;尺脈滑,是實閉證。
2.診妊娠脈
已婚停經變飲食脈滑衝和孕可知
積聚沉結癆脈數必不兼滑辨何疑
【注】已婚婦女停經而無疾病症狀,有惡心、嗜酸等飲食異常的表現,脈來滑數衝和,可考慮為妊娠脈象。
《內經》對辨孕脈早有論述,如《素問·腹中論篇》說:“身有病而無邪脈”。即是說身體雖有停經、惡心、嗜酸等症狀反應而脈象正常衝和,無弦芤澀等脈象,便是有孕之征。《素問·平人氣象論篇》說:“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即是月經初停時,診左寸脈滑動,是血欲聚以養胎的現象。《素問·陰陽別論篇》說:“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即是說兩尺脈屬陰屬腎,而腎主胞胎,故兩尺脈滑數搏指,異於寸部陽脈的,便是妊娠胎氣鼓動之征。
因病停經與妊娠俘經,在臨床上必須注意鑒別,二者在脈象的區別是:積聚脈多弦緊沉結、或沉伏,而孕脈必滑。懷孕有數脈,勞損亦有數脈,但勞損脈兼澀,而妊娠脈數必兼滑。以上是孕脈與病脈的鑒別法。
3.診死活胎脈
死活胎脈出脈經脈見沉洪養胎形
假若澀脈見沉候死胎之外痞塊成
【注】《脈經》說:“寸口脈洪而澀,洪則為氣,澀則為血,氣動丹田,其形即溫。澀在於下,胎冷若冰。陽氣胎活,陰氣必終。欲別陰陽,其下必僵。假令陽終,蓄然若杯”。
即是說:凡妊娠陽氣必動於丹田,脈見沉洪,才能溫養胎形;如果澀脈見於沉候,是精血不足,胎氣便受影響。所以沉按脈仍洪強,才是有陽氣的活胎;如果沉候陽氣衰絕,則胞中已是死胎,或為痞塊。
4.診將產脈
將產尺脈如轉珠中指頂節旁之處
非正產時則無脈腹痛連腰將勉出
【注】《諸病源候論》說:“孕婦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醫存》說:“婦人兩中指頂節之兩旁,非正產時則無脈,不可臨盆。若此處脈跳,腹連腰痛,一陣緊一陣,二目亂出金花,乃正產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