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動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隻能跟著教師學,複製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總之傳統教學隻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應運而生。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麵貫徹教育方針、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從根本上摒棄應試教育弊端的重大措施。它要求教師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從傳統的教學管理者、傳授者、解惑者、控製者、主導者、仲裁者、教書者、實施者、執行者轉變為新課程教學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創新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具有新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隻有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達到“教”與“學”的互動,才能實現新課程確定的目標和預期的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中,有的教師思想超前,正在主動轉變著自己的角色;有的教師已引起注意,處在認識學習和探索的階段。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適應曆史潮流的發展呢?本書從五大方麵介紹了在教師轉變角色過程中應該要注意的18個細節,旨在幫助教師全方位、深層次的學習、更新與適應新課程改革,產生一個質的飛躍,承前啟後,革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轉變。本書既有理論的闡述,又有實例的剖析,既是新課程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操作的高度融合,也是教育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多位教育專家、一線教師、教研人員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專著和案例。在這裏,對幫助過本書編寫的專家、學者、教師、管理者表示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