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行動研究?即教師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解決日常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研究方法,與行動研究密切相關聯的是“教師即研究者”理念。開展行動研究,要轉變觀念、遵循一定的程序、構建相應的機製。怎樣才能保證行動研究的有效性?
1.轉變認識
(1)研究並不一定隻是負擔
表麵上看,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大量的時間不得不投入教學。教師的任務是“以教學為中心”,繁重的教學負擔幾乎沒有為研究留下多餘的時間。其實教師所進行的研究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研究”,是對教師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和探究,這種研究的目的不是為教學增加另外的負擔,而是力圖使教學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因此,盡管在研究之初教師可能費時費力,但一旦進入研究的正常狀態,當教師從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管理策略時,就有可能熟練地解決種種“教學困惑”、減少無效的重複勞動,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時間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效率。
(2)行動研究是最有效的學習
教師提高教學研究技能的途徑有三種方式:閱讀,即教師自己閱讀有關教學理論和教學研究方法的論著;合作,即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專家合作進行實驗研究;行動研究,即教師針對實際問題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三種方式之中,實際上以“研究”最有實效。教師通過自主的研究才能喚起閱讀的需要和合作的興趣。不少人將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於教師“脫產進修”或“在職培訓”,殊不知教師在自己的教室裏親自進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職培訓”方式。並非一定要等到係統學習、研究技能提高之後才產生研究,而是先有研究之後才能產生學習的激情,才能在研究的過程中提高研究技能。
2.明確程序
行動研究是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每一個螺旋發展圈又都包括幾個相互聯係、相互依賴的環節。
(1)選擇問題
即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教師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教師從眾多的問題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價值的問題,通過討論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級或各門學科中的主要問題,形成一個時期學校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群。
(2)理論探討
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範,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理論工作者要根據教師選出的問題,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理論,有針對性地向教師介紹,讓教師了解與問題相關的教育理論,通過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一步從中選出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論。教育理論很多,有的很抽象、深奧,進行理論選擇時,要注意針對性、貼切性。
(3)實施和反思
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在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幫助、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3.構建機製
在課程改革中大力提倡教師行動研究,需要學校與上級行政部門構建促使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機製。
(1)時間保證
在現有教育體係下,教師忙於應付日常工作,有些教師甚至對學生實行看管式管理,這樣教師們忙於應付,疲於奔命,幾乎沒有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提倡對學生進行減負的今天,也需要對教師進行減負,把教師從煩瑣的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創造性勞動。實踐證明,在對教師工作進行加減運算時,首先需要做減法,然後再做加法,這樣更容易推行。減去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增加教師的行動研究時間。
(2)提供幫助
教師開展行動研究,需要理論上的幫助。理論書籍是教育理論的書麵載體,專家是教育理論的活化載體,兩者缺一不可。然而,現在有些學校的教育理論書籍缺乏,隻購買各個學科的輔導資料,因而教師很難得到教育理論書籍的幫助,需要構建學校開展教師行動研究的理論支撐體係,包括書報雜誌。同時,學校還應該聘請有關專家作為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引路人,在這方麵學校應該有投入意識。
(3)建立激勵機製
學校在晉職晉級方麵應該向開展行動研究的教師傾斜,鼓勵教師多讀書、多行動、多反思。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中小學教師開展研究、寫作教育論文沒有必要。這種看法是對教育工作性質的簡單化理解、短視的理解,忽視了人的工作的複雜性。認識到教師行動研究對於提高教育質量、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需要落實到行動上,建立激勵機製非常必要。
四、我們離研究型教師到底有多遠
教育教學經驗豐富且教育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大有人在,但這些教師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卻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撰寫成文從而指導實踐,能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廣泛獲取現代教育教學信息和教育教學改革經驗,但不善於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予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