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6)(1 / 2)

評價方式多樣化。一是定性定量相結合,將“性”和“量”變成教師發展的動力;二是自評、互評、多層互評相結合,建立立體的、多層麵、多方位的評價方式;三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四是麵評和書評相結合。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讓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參與到評價中來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係。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製度,使教師從多方麵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我們主張評價主體多元化,強調讓同事、學生及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使被評教師從多渠道獲得反饋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一)學校領導全麵、發展性地評價教師,有助於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教育評價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和發展。縱觀當今各國課程改革評價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無一不是越來越向著人文關懷的方向發展的。正如對教師的評價,已不再是簡單地要證明誰是優秀的教師,誰是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的。而是通過發展性評價,和教師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總結經驗,了解不足,分析其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這樣才能促使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在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來自學校領導,學校領導能否全麵、發展性地評價教師,對教師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教師角色評價

教師角色評價是教師角色行為的調節器,當教師認為這角色是正麵的,就會加以肯定、支持和讚揚,並自覺地扮演好這角色;反之,當教師認為某種角色是反麵的,就會加以批評反對,形成一股抵製的力量,防止自己去做這樣的角色。因此,學校領導也要重視教師的角色評價。

現代教師,除了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學者角色外,還應是學生的引路人、知心朋友。

一位教師上“品德與生活”《我的家》的公開課時,設計了一個判斷練習,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對或錯;其中一題是“我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有兩個學生打了“×”,老師當即皺起了眉頭:“怎麼這麼簡單都做錯?”下課後,聽課的校長找了其中一位學生,問他為什麼選“×”,他說:“父母的話就一定對嗎?不對也聽嗎?”

評課時,校長把學生的話告訴這位老師,這位以“大人之心”度“兒童之腹”的教師,才知道自己以成人的思維理解力、價值判斷力、是非辨別力約束規範、評價學生,會使自己與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更談不上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了。

利用評課機會幫助教師認識自己的角色,讓教師“蹲下身子看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比起說教式的師德教育,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師業務水平的評價

對教師業務水平的評價,可通過建立教師業務檔案袋的形式進行形成性評價。教師業務檔案袋類似於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它是由教師本人、學校行政從不同角度和層次收集並作出評論的相關材料組成,以此評價教師在教學工作方麵的情況。教師業務檔案袋主要收集三類材料:

(1)教師的履曆

從教師的履曆中可初步了解教師的學習、工作經曆,教師取得的各種證書,如學曆證明、教師資格證、普通話測試達標證明、職稱證明、計算機考核合格證等應有的相關證明(複印件即可)均應備齊。另外還有教師的自我介紹,教師的性格、特長等一一躍然紙上,這既是教師自我認識的過程,也讓看資料的人“未見其人,先知其性”。

(2)展示教師的教學成果

這類材料主要顯示教師在教學方麵所取得的成績:在各項競賽、評比活動的獲獎證書、所取得的各種榮譽證書;被教育、教學雜誌刊登的論文等。這些材料有的教師可能很充實,有的教師則可能會一片空白。

(3)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工作是教師工作的中心,因此,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並及時幫助他們調整和改進教學活動,才是建立教師業務檔案袋的重頭戲。

教師業務檔案袋既對教師的單次活動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又借建業務檔案袋的過程對教師進行形成性、發展性的評價,讓教師縱觀自己的教學,從評價當中獲取反饋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