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走進學生的心靈(2)(1 / 3)

為了縮短與孩子們的距離,下課後,陽老師主動與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陽老師把自己當成他們中的一員,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親密夥伴,一個真正的朋友。陽老師與孩子們一起下棋、打乒乓球,甚至還和他們一起玩溜溜球,和他們一起做幸運星。陽老師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孩子們,孩子們也發現老師知道的東西很多,總是向她問這問那。他們還說陽老師下棋、打乒乓球很棒,學做幸運星、學溜溜球很快,他們認為陽老師很聰明。從他們的言行中,陽老師發現孩子們接受她了,已經把她當成了他們的朋友,有時,他們甚至對陽老師有些崇拜。在一種輕鬆、和諧、自然的狀態下,師生間的鴻溝不見了,燦爛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陽老師發現再頑皮的孩子對她的要求也是“言聽計從”。

有一天,班裏幾個學生來到陽老師麵前,對她說:“陽老師,我們想到您家去玩,您看行嗎?”望著孩子們一雙雙期盼的眼光,陽老師高興得跳了起來。不過,作為交換條件,陽老師要求他們在期末考試時要取得好成績。孩子們想也不想,就爽快地答應了。事後,孩子們個個學習很努力,而且非常自覺、主動。果然,他們期末考試的成績都很棒。於是,在暑假的一天,陽老師邀請了這些小客人來到她家。這些孩子一進她家,就東瞧瞧,西望望;摸摸這,碰碰那。陽老師發現他們對她的書櫥和電腦很感興趣,於是,陽老師就打開電腦,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還教他們如何上網,帶他們到網上去兜了一圈。孩子們看到網上精彩的世界,高興得手舞足蹈。

從那以後,孩子們就成了陽老師家的常客。每到雙休日,或隻要陽老師在家,他們就會打來電話,與她約好時間,三五成群地來她家玩。在陽老師家,經常會召開一些小幹部會議和班級情況座談會。在與孩子們親切、自然的交談中,陽老師了解到了孩子們之間的許多小秘密,這樣就可以使她及時地調整工作計劃,設計、組織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在與孩子們的交談中,他們給了陽老師許多好的建議,使她產生了許多有意思的設想,激發了她許多靈感。陽老師覺得與孩子們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三)對學生以鼓勵為主,喚起自信心

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兒童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批評和處罰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自卑心態,降低教育效率。

教師的“評價語言”盡量以正麵鼓勵為主,通過簡潔、中肯的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平時,要盡可能地表揚每一個學生,細心留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把握時機,如在學生取得成績時,學生做好事時,特別是後進生取得了進步時等。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細小事件,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他的了解和重視。

如陽老師班上的小劉同學,思維敏捷,課堂上積極思考並舉手發言,但缺乏自控力,不分場合愛插嘴,與老師頂嘴,貪玩,作業常欠交且書寫髒亂。針對這種現象,陽老師與家長多次聯係,與原來教他的老師交流,了解到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原來他是家中的“小王子”,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哪舍得罵他、批評他呢?父母的話他全然不聽,父母拿他無可奈何。看來要想讓他改變,隻有靠老師的力量。為此,陽老師專門製訂了一套方案。通過陽老師多次與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跟陽老師說:“老師,您跟我說的這些我全明白,我也想做個好孩子、好學生,但我管不住自己。”陽老師對他說:“那就讓老師和同學來幫助你吧!但你必須接受大家的監督。”當他作業沒做完想去玩時,當他課堂上做小動作時,當他書寫不認真時……陽老師和同學們時時提醒他,當他有進步時,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陽老師都及時在同學麵前表揚他,漸漸地他的學習習慣有所改變,書寫認真了,老師布置的任務能按時完成了,在同學們的眼中,以前的那個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他。

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長處應發揚光大,短處應設法彌補,這才是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的正確態度。此外,還要創設欣賞學生、信任學生的環境,設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活動中展示才能,獲得成功體驗,堅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難,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戰勝困難。

(四)信任學生,尊重學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們的一種正常需要。對青少年來說,信任更是推動其上進的力量。作為教師,要麵向全體學生,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處於被人遺忘的角落。在工作中應注重深入了解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各自特點,設身處地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啟發引導。其實學生到學校來誰都想成為好學生,他們對教師充滿了尊敬和依賴,隻不過因為智力的差異和自製力水平的不同,看起來似乎好壞不一。教師就應該要區別對待,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位學生。尤其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更要給予極大的關懷,充分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長處,多鼓勵,少批評,隻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應該肯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不斷感受自我的提高,使他們能夠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