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走進學生的心靈(3)(1 / 3)

現在的學生難管理是事實,但並不是他們不接受管理,關鍵在於怎樣去管理。隻要教師熱愛、尊重、理解學生,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積極探索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因勢利導、服務全體學生,師生之間必然會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教師的勞動也必然會“收獲人才”,收獲學生的真情。

(二)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中國知名教育家李希貴老師說:“不要用成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隻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1995年秋,兩個高一的學生經常在下午課外活動時在學校圍牆外從破損的磚縫中間向女廁所偷窺。李希貴老師沒有像往常那樣:給學生扣上道德敗壞、品質惡劣、流氓分子的帽子,然後再給學生處分,造成聲勢,以儆效尤。而是先調查、家訪,找到了學生出現問題的症結:十六七歲的少年對異性的好奇,在言情小說的推波助瀾下而采取的一種心理探險活動。找到了症結,當然就有解決問題的策略:(1)保密,此問題不擴散,僅限於當初知情的幾個人。(2)把校園生活搞充實,有意識安排他們參加班級、學校的一些活動:早飯後檢查衛生,課外活動在圖書館做館員的助理員,雙休日參加興趣小組活動。(3)幫助家長把家中的言情小說換成他們既願意看又很有教育意義的名著,用名著的力量來升華他們的品格,淨化他們的靈魂,提高人生品味。(4)安排優秀的教師和品德高尚、興趣高雅的學生分別與他們交朋友……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情、健康的家庭氛圍使兩個學生逐漸融入班集體中。經過兩個月的,他們開朗合群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趟過危險的河流,壞習慣也徹底改掉,學習成績的進步更讓人欣喜!最後兩個學生都考上大學。

在山東省高密一中破格錄取的國畫特長生賀明,不守紀律,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認為此生不堪造就。就是這樣一個學生,李希貴把他的國畫作品裝裱後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使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使他自豪、自信,加強自我約束,發奮學習,成績突飛猛進,還榮獲校“百優學生”、山東省文學藝術博覽會書畫類第一名!

作為教師,就應當有寬容博愛之心,善待學生的錯誤,以自己的寬容、忍耐,讓學生自省,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使學生的精神健康成長。而且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將批評的話,讚揚的話,嚴肅的話,幽默地話,婉轉地說,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這不但能讓學生在前進中看到不足,從成績中發現問題,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戰勝自我、完善自我,也會讓那些失敗過的學生在失敗中看到希望,樹立信心,增強勇氣。

陶行知在擔任某小學的校長時,看到一名男生用泥巴砸班上的學生,便當即製止了他,並要求他放學後去校長室。放學後,這名男生已經等候在校長室準備挨訓,陶行知先生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這名男生驚詫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上,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刻就停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更驚詫了,眼睛睜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他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巴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這名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說:“你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隻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果沒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懷揣著糖果離開校長室的男生,此刻的心情不難想象。

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一大早,他在大街上巡邏,發現一輛自行車飛馳而來,他下意識地打開測速儀,看自行車是不是超速了。騎車人沒有發現警察。警察一看測速儀打了個愣:不對呀,這是汽車的速度——這人把自行車騎得和汽車一樣快!騎車人違反了交通規則,被攔了下來。車手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學生。他告訴學生,違規了,要罰款。學生說出了學校和住址,還有騎快的原因:怕遲到。警察笑著說:“你先去上學。”不久,那個學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車俱樂部寫來的,這個俱樂部培養過許多優秀的自行車運動員。信中說,“歡迎貴校學生斯卡斯代爾參加本俱樂部,我們將為其提供一切訓練條件”。信中還夾了警察測定的時速。4年以後,斯卡斯代爾成為丹麥自行車賽冠軍,並在奧運會上拿到了自行車運動項目的金牌。學生騎車超速是錯了,但那位警察並沒有按常規處理了事,而是采取了智慧的舉措,從而讓那位學生成了全國自行車賽的冠軍,並拿到了奧運會的金牌。警察的智慧就表現在,能理智地提取“錯”中的積極因素,並加以引導,進而收到特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