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起先感覺學生對文中描寫樟樹外形的句子理解得不夠透徹,於是在下一節課上精心設計了說話和寫話的訓練,先說後寫之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學到了文本的表達方式,案例如下:
老師:讀著“稠密的樹葉綠得發亮”這個優美的句子,我們的眼前仿佛就出現了那兩棵樟樹。你能用上“這樹葉真密啊,密得……”的句式把樹葉的特點說具體嗎?
學生:這樹葉真密啊,密得不透風。
學生:這樹葉真密啊,密得連陽光都透不進去。
學生:這樹葉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翡翠。
學生:這樹葉真綠啊,綠得青翠欲滴。
學生:這樹葉真亮啊,亮得像打過蠟似的。
學生:這樹葉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繁星似的,數也數不清。
老師:看著這稠密的樹葉,能發揮你的想象寫上一、兩句話嗎?
學生:這樹葉真密啊,密不透風。樹冠像一把撐開的太陽傘,為我們遮風擋雨……
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在練說的基礎上寫,有指導、有鋪墊,寫就不是難事。反思之後的教學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了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和規律。教師要做反思的實踐者,沒有思考的教學是一潭死水。教師是有效課堂的實現者,要努力讓課堂充盈智慧,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
三、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的實施涉及教學流程的諸多環節,教學設計是前提,課堂教學是核心,評價反饋是關鍵,教學管理是保證,教師發展是動力,學生學會是根本。
無效和低效的教學具體表現為:教學目標的失當、教學內容的空泛、教學形式的單調、教學語言的貧乏、教學組織的混亂等等。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學目標要有效
教學目標有效,主要是指目標的設置要恰當,不僅要難易適中,高低恰當,還要切實可行,有可操作性。
比如,將學校的英才班與普通班相比,教學目標肯定要有區別。如果僅僅從為了教完教材、完成教學進度方麵考慮,把普通班的教學目標定的與英才班一樣高,一堂課下來隻有幾個學生能聽得懂學得會。不僅英才班和普通班每堂課、每一教學內容目標要有區別,即使一個班級內,也要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差異,設定基本目標、較高目標和最低目標。比如,同樣一篇文章,對有些學生要求背誦,對有些學生要求熟讀;一個詞語,對有些學生要求理解,有些學生要求掌握運用;從寫作來說,對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在謀篇、布局、立意、文采等方麵可以提出較高要求,而對寫作基礎差的學生,隻要求做到中心明確、語句通順即可。針對學生的實際製訂教學目標,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實際效果。
(二)教學策略要有效
課堂的精彩在於有效,如果沒有實效,再熱鬧、再花哨的課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1.教學環節要有效
課堂上環節很多,一定不能讓沒有明確目的性的環節,占取我們的課堂時間。所以,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就是教學的切入點,由這個切入點展開具體的學習,就能保證課堂教學、有序、簡潔、有效。
在一次高二英語閱讀理解課上,教師安排了一段閱讀任務,接著要求學生聽課文錄音,根據課文內容完成相關填空。學生聽完錄音後,根本無法完成填空的任務。於是,教師又重新帶領學生閱讀課文,最終才勉強完成了這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