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與深圳育才三小進行遠程合作項目活動中,小鵬作為小組成員,與對方學生經常進行網上交流,並且合作完成了“新三好”的標準,其間,他們深入社會、家庭、學校,采訪家長、同學、老師,在這中間,我發現小鵬越來越自信了,但當我提出讓他在兩校學生通過視頻共同舉行的“聖誕Party”中擔任主持人時,他又開始推辭,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沒問題。由於時間緊張,我們並沒有提前為學生提供主持詞,但在活動當天,小鵬主持時能夠根據節目內容自己發揮,尤其是在我方學生表演完一個節目之後,大家還沉浸在其中,而小鵬竟然模仿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樣子大聲說:“掌聲在哪裏?”教室裏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獻給表演精彩節目的同學,更多的是給小鵬的。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莊稼的人”。學生千人千麵,各有不同,其個性特點也千差萬別,作為老師,如何發掘學生的自身優勢特點,使其克服心理障礙,走出自卑的陰影,不斷戰勝自我,顯得尤為可貴。另外一件事情,使我對此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兩年前,擔任小月所在班級的數學課老師時,我也因為工作需要,被組織安排到學校領導工作崗位上,由於主管全校的教學業務工作,自己當時經驗欠缺,業務相對陌生,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加之這個班級原科任老師由於身體多病,經常請假,課程滯後,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薄弱,而且在這些孩子們的心目中,隻有語文才是主課,數學課上紀律相對混亂,作業敷衍潦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每天早出晚歸,爭取一切時間來補習數學,一段時間後,班級學風有很大轉變,就在我竊竊自喜時,個別同學尤其是小月同學卻讓我傷透腦筋: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基本不交,還經常和同學打架,之所以會打架,也多半因為他欺負其他同學。
了解得知,在小月一年級時,他爸爸多次被班主任請到學校,原來他在出生不久,母親就離家出走,忙於工作的父親隻好把小月交給他爺爺奶奶照管。一對八旬老人,由於年邁體弱,他們每天能讓孩子回家按時吃上飯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已無暇顧及,孩子與八旬老人又如何進行溝通呢?小月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口出髒話、逃課上網、小偷小摸等毛病甚至變本加厲。小月爸爸得知這些情況後,性情急躁的他對小月就是一通暴打。這之後,小月又會在無法與人正常交往的時候,故意使壞,撕壞同學作業,用圓珠筆在同學臉上亂畫,每個科任老師都會在課堂上無數次大聲喊小月的名字,提醒他注意紀律,但他根本不理,有時批評越多,他的逆反心理就更明顯,犯錯自然也就更多。
我在一開始代課時,就不太批評他,他也可能想在新換的老師麵前表現好點吧,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在數學課堂上故態複萌,而其他一些同學也在偷偷觀察,看我會如何對待小月,這多多少少刺激了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自尊,這個小月如果不管好,又會有好幾個孩子學他的樣,前期工作難道要前功盡棄,我豈能甘心。
一次,在他不遵守紀律時,我把他調到最後一排,也沒安排同桌,以免課堂上屢屢被他的淘氣行為或同學的告狀聲不斷,他很不滿意,既不看書,也不聽課。一個人在後麵自言自語,有同學扭頭去看,他更得意,不斷做著鬼臉,課堂秩序仍然不好,我怒吼了一聲“小月。”他不再做小動作了,可課堂時間被耽擱,好多同學作業都是在放學後才完成的,一向聰明的小月由於基本沒聽課,他一道題也不會做,索性在作業本上亂畫起來,過一會兒又把作業撕掉。教室裏隻有幾個孩子了,我問他們餓不餓?他們不說,我讓小月在外麵的小超市買了幾包方便麵,和他們一起吃完方便麵,又把今天的上課內容重上了一遍,小月很快做完了作業,雖然字跡依然潦草。仍然有幾個同學還沒學懂,我讓小月給他們講解,並且今後這幾個同學的作業由小月負責收發,監督他們完成作業,有錯題負責講解。我又把他叫來,告訴他,不要驕傲,爭取像他所在村子的幾個大哥哥、大姐姐一樣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名牌大學,他用不相信的眼光看著我,我再次鼓勵他,“你這麼聰明,肯定能考上。”
在此後,小月有時也會犯懶,但我隻要一問他負責組員的事,他就會趕緊完成自己的作業,跑前跑後給其他同學講解難題,課堂上也很少出什麼問題,在此後幾次月考和期末考試中,小月的成績還很不錯。因為小月每天忙著收發組員作業,與同學也有了正常的交流溝通,此後打架以及同學告狀的事很少發生。一天,我發現講桌上有兩個髒兮兮的果脯,我問是誰的,其他同學都說不知道,小月表情極不自然,一向從不收孩子禮物的我讓小月下課時,幫我把書拿到辦公室,小月在進辦公室時,我看他把果脯也拿來了,我說:是你拿的吧?”他點點頭,說是他爸爸從北京帶回來的,我說:“那你自己吃吧。”因為我看那個果脯髒兮兮的,他也肯定在口袋裏摸來摸去,很舍不得拿出來,但我這麼說,他沒動,我硬塞給他時,他的臉上掠過一絲失望,我趕緊說:“咱倆一人一個。”他這才和我洗幹淨美滋滋地吃起來。我想:好險哪,如果執意讓他帶走,他的小小心靈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
此後的時間裏,我總是采取這種辦法和他接近,和他交流。我對他的信任也使他變得更加自信,兩年後,他竟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一所好中學,成為學校後進生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