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做學生的心靈導師(5)(2 / 3)

2.教會學生正確自我評價,獲得客觀自我體驗

自我管理是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實現的。準確的自我評價是自我控製發展的先決條件,自我評價是否客觀決定著自我控製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自我管理的效果。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從總體上看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差異相當大。一些學生往往對自己做不適宜(或高或低)的評價而限製了他們個性的發展。比如說,有的學生僅僅因為一點小事或一點挫折就對自己的一切做出很低的評價,從而導致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了,隻能聽天由命、自暴自棄及至最終走向錯誤的泥潭。有的學生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經常帶有一種妄自尊大的情緒。以為他比別人強得多,這樣的學生很容易使自己脫離集體、脫離同學;逐漸形成盛氣淩人、無端自負以及利己主義等不良品質。

因此,班主任應充分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培育起強大而又健康的班級輿論,建立良好的評價環境,逐步教會學生科學地自我評價,在某一特定階段或學期結束時,發動全班同學討論評價班集體。然後讓學生對照班級目標、集體輿論、行為規範和集體評價等參照係來評價自己和他人。注意把握學生自我評價的整體性和動態性,要學生全麵衡量自己的情況,既要從宏觀上考查學習、能力、思想、態度、情感、習慣等,又要從微觀上考查它們的過程;既要考查好的方麵,又要考查壞的方麵;既要強調相對評價,又要重視個人評價。

毋庸置疑,隻有正確的自我評價,才能獲得客觀的情緒體驗,如成功、信任、集體評價、存在問題與不足等,產生正確的情緒感染,進行合理的自我調控。

3.幫助學生自我控製,實現自我塑造

學校的教育隻有最終轉變為學生的內在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控製、自我管理時才能說取得了真正的、積極的效果。自我控製的關鍵是每個學生的內心建立起道德與行為的“法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成為自我的法律,自己評判自己的行為,進而實現自我塑造。

(五)促進學生自我控製的具體方法

1.情感控製

“親其師”,才“信其道”。當學生喜歡教師時,他可以做各種令教師高興的事,甚至去學習最不感興趣的科目。這就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要充分信任,坦誠相見,主動接觸,平等相待,情理相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效應會很快感化學生並促使他自我改造。

2.環境控製

環境控製的基本思想是充分發揮集體的教育功能。讓集體接納每一位同學,每位同學心中裝著集體,所有成員榮辱與共,息息相通。全體同學對待學困生或同學的缺點是正確評價、熱情幫助;而不是另眼相看,冷嘲熱諷,隻有這樣才能使學困生感到集體的溫暖,懂得自尊、自重、自愛。

3.強化意誌

可創設特定的困難情境有意識地給特定的學生一個特定的實踐機會。“勞其筋骨”“苦其心誌”,從中加以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使他們學會控製自己的需要,駕馭自己的激情和行為,不斷提高意誌水平和自控能力。

4.目標激勵

可引導學生樹立適宜的奮鬥目標,製訂切實可行的學習和生活計劃,督促學生自我訓練、自我改造,幫助學生自我實現、自我激勵,從而逐步提高自我控製能力。

四、走“自主合作管理”之路,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現在,許多教師都覺得學生越來越難管,甚至一些地方還出現學生和教師“對著幹”的現象,這種現象表現在對教師的管理不服,和教師爭吵,抵製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學生覺得教師很煩,教師覺得管理學生很累。那麼,究竟怎樣才能管理好學生,讓他們各方麵都能進步呢?教師除了在自己管理方法上下工夫外,更應該在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工夫,走“自主合作管理”之路,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全校師生首先達成共識: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以人為本,為教師的能力提高奠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同時,自主合作管理又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需求,是加強德育教育、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真正落實為學生成長負責的有效途徑。要做好這一工作,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尤為重要。學校的管理應以“全麵育人”為根本,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宗旨,努力凸顯“崇尚科學、自主合作管理”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