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今年57歲。2003年6月,他在緬因州肯納邦克波特看望父母時,曾從一輛雙輪摩托車上摔下來,臉部擦傷。
此稿全文300多字,事實清楚,段落分明,層次感強,稱得上是一條比較完整的消息。但語言上顯得有些拖遝,不緊湊。我對它進行了改編:
(22日消息)美國白宮發言人22日說,美國總統布什當天下午在得克薩斯州的克勞福德農場騎自行車時摔倒,身上多處受到輕微擦傷。
據發言人介紹,今年57歲的布什當天下午騎自行車進行鍛煉,當他騎到25公裏處時,因有一下坡路段泥土疏鬆而摔倒,布什戴了安全頭盔和口部防護裝置,其下巴、上嘴唇、鼻子、右手和雙膝受到輕微擦傷。隨行醫生對布什的傷口進行清洗後,他堅持騎完了27公裏全程,返回住處。
改編後文字壓縮到不足200字,幾乎包含了原稿中所有的信息點,突出了核心內容(布什騎自行車鍛煉時摔倒,多處輕微擦傷)。
三、策劃、組織、協調
如果把編輯部比做感知世界風雲變幻的“神經中樞”,那麼駐外記者站就是延伸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神經末梢”。每天大量反映國際局勢變化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從前方記者手中傳回後方編輯部;編輯部在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同時,又不斷向前方發出新的指令和要求。在這裏,前後方保持著和諧的良性互動關係。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擺脫“你發稿、我編稿”的傳統套路,主動地參與到發稿全過程中去。而前期的策劃、組織、協調是做好發稿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改善國際報道水平,提高報道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馬德裏發生鐵路係列爆炸案。我記得消息最早傳到編輯部是北京時間當天下午3點左右。本台駐外記者陸續發回各類稿件,為編輯部提供了豐富的稿源和信息。隨著有關爆炸詳情的進一步公布,已經可以基本確定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陰謀,並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頭等大事。國際台在西班牙並沒有常駐記者,因此,既要發動相關記者站共同參與到這一事件的報道中來,又不能打亂仗,這時候編輯部的組織、協調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當天晚上製定了一份緊急發稿計劃,分別向本台駐意大利、法國、瑞士、墨西哥和阿根廷等相關記者站下達報道要求,其中有人負責發消息,有人負責深度報道,有人負責整理背景資料,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分工明確、緊張有序的報道格局。到12日上午,國際台共編發了有關事件進展及各方反應的消息20多條,各類專稿6篇,其中包括《誰製造了馬德裏恐怖爆炸事件》、《馬德裏市中心交通樞紐接連發生爆炸》、《國際社會強烈譴責馬德裏恐怖爆炸事件》等。這是編輯部與數個記者站共同合作完成一項報道任務的成功案例。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近幾年每當國際上發生重大事件,我們都要製定報道計劃。我理解,編輯部發揮“神經中樞”作用,一是要有宏觀的把握和判斷能力,有明確的報道意圖,即通過某項報道活動要達到什麼目的,實現什麼目標;二是要妥善協調各記者站關係,優化責任分工,既發動相關數個記者站共同參與,同時又注意發揮每個記者站的特點,形成各記者站齊抓共管,優勢互補的局麵;三是要細化報道選題,這是指在微觀層麵把每一個策劃選題落實到人,要求按時完成,這也是完成報道任務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有了上述三個層次的策劃、組織、協調,編輯部的“神經中樞”作用基本上就算做到家了。
除了對前方記者站的組織、協調外,編輯部自身的力量也是一項寶貴的資源,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這方麵我們也有成功的例子。
1999年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戰機於5月8日淩晨悍然用導彈襲擊我駐南斯拉夫使館,這是美國違背國際關係準則、破壞中美關係的嚴重事件,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大震驚,也激起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我們認為,以普通的報道規模遠遠不能反映如此嚴重的事態,也難以表達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和中國人民的激憤。經過研究,我們發動後方資深編輯連續撰寫國際評論,從5月8日開始的12天內,每天播發一篇國際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美國和北約轟炸南聯盟以及襲擊我使館事件進行揭批,這些揭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一是批駁北約的“誤炸”謊言,二是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和當時甚囂塵上的“人權高於主權”等論調進行揭批。這些評論主要包括《粗暴侵犯中國主權的野蠻行徑》、《赤裸裸的謊言》、《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新幹涉主義”——一種以強淩弱的論調》和《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等。這組係列評論規模大,角度新,氣勢宏偉,定位準確,政策性強,其力度和強度在國際台國際問題報道中是少有的。在2000年,這組係列評論獲得了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第十屆“中國新聞獎”廣播評論類一等獎。這也是國際台國際時評類報道獲得的最高獎項。
綜上所述,我認為國際新聞編輯的基本功可以定位於兩個方麵:一是“運籌帷幄”,負責或參與報道計劃的組織、製定和實施;二是“錦上添花”,即通過具體的編輯程序來提高稿件或節目的質量,從而最終實現報道意圖。由此,我們可以確定新聞編輯的另一個特點,即“無名英雄”。編輯和記者是一個報道整體的兩個方麵,記者的稿件或節目越精彩,其社會影響越大,往往也說明編輯在其中花費的心血越大,這實際上是一種“共贏”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