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普遍心理現象之一,如果脾氣不好,就容易憤怒。憤怒是人類的基本情緒,常常是在個體的願望不能實現或行動持續受到挫折時產生的。對於外向型的人來說,他們總是通過表情、動作、言語表現出來,如暴跳如雷、亂摔東西,甚至打人、傷人等;而對於內向型的人來說,一般則表現為緘口無言,怒目相向。
想要戰勝憤怒,先要找原因
憤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狀態,客觀地說,憤怒並不全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在特殊的情況下它表現為正義感的宣泄,但更多的憤怒行為是人們在心理正常情況下不願采取的,是與個人願望不一致的行為方式,那麼引起憤怒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父母長期的溺愛。一般家庭中都有一個孩子,往往父母針對子女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滿足,一旦得不到滿足,任性的脾氣往往得不到必要地限製。
第二,源於青少年產生的“成人感”。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加速成長,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性,要以獨立人格出現;而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方麵並未成熟,隻處於半成熟狀態。麵對這種矛盾和困惑,他們常常會處在焦慮的情緒中,產生不能自控的情緒波動,而這種情緒波動在父母麵前更易發作。所以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經常會出現脾氣暴躁、容易憤怒,甚至會對父母、親友或教師有侵犯性的言行。
第三,疲勞也能使人發怒。如果人長時間的處於勞動狀態,就容易使脾氣變得暴躁。由於,青少年們麵對學校、家庭、社會給予的無形壓力,常常讓他們感覺疲勞,隨之就會出現急躁情緒,接著便轉化為憤怒。
第四,錯誤的認知。青少年認為發怒可以威脅他人,發怒可以抵擋責難,發怒可以推卸責任,發怒可以逃避努力,發怒可以滿足願望。不正確的認知使他們變得簡單、幼稚,稍不如意便怒氣衝天,事後卻後悔不迭。正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所言:“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第五,不良社會風氣。由於青少年受現在社會上武打片、凶殺片等精神產品的汙染,以及看不慣的社會事件增多等等,都成為憤怒情緒滋生的誘因。
青少年的修煉
劉雷,是一個初三年級的男生。由於他媽媽有心髒病和嚴重的癲癇病,而且經常犯病。犯病的時候,想哭就哭,想罵就罵,發起脾氣,什麼都摔。他爸爸為了減少他媽媽犯病的次數,就哄著他媽,對他媽的態度特別好。但是他爸爸對劉雷的態度截然相反,要求特別嚴厲,態度特別粗暴,不能容忍他有一點兒差錯,動不動就打他,而媽媽又處處護著他。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不怕爸爸了,脾氣也變得特別不好,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脾氣上來,什麼都不怕。在家裏,什麼事都得順著他,否則就亂摔東西。在學校也是如此,劉雷幾乎每天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學發生矛盾衝突,輕則汙言穢語,吵得麵紅耳赤,重則大打出手,拳腳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