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用虛話套實話(1 / 1)

萬事求人難,開口求人辦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掌握了說話的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在求人辦事時,如果第一次開口被拒絕之後一般就不好意思也沒有機會再開第二次口。所以在開口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和時機。不要一下把話說死,如果把話說死,人家一口回絕便會使你辦不成事。

所以,在剛開始可以采取迂回戰略,用虛話來套對方的實話,所謂虛化套實話也就是采用和你要求的事情不相幹的事情來試探對方的態度,或者借他人的嘴來說自己的話。比如你想要借朋友的錢,但是又擔心一旦對方不答應,不但有損你的麵子,還可能會使你們的友誼產生裂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虛化來測探對方的態度。你可以故意在對方麵前訴說自己最近手頭緊,對方聽了大多都能聽出你的言外之意,如果對方願意借給你可能會主動問你需不需要幫忙,如果對方和你一樣也說最近手頭也很緊,那麼你就不用開口了。這樣可以省去求人不成所造成的尷尬。所以在求人時,適當的時候采用虛話來套對方的實話也不失一種辦法,也許最後可能沒有辦成事,但是可以避免朋友間的尷尬。

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有心反蔣,但是兩個人雖然頻繁會麵,卻都不敢先表明態度。因為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的態度前,他們都擔心一旦自己開口而對方不同意,那麼就會使事情敗露可能還沒有對蔣發難,可能自己就先遭到蔣介石的陷害。眼看時間越來越緊,機會可能失去就不會再有,而此時雙方仍然是欲說還休。楊虎城曾經有個部下是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一次會麵中,楊虎城便避實就虛向張學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聽了立刻明白了楊虎城的意思,他連忙借口到:“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在這個例子中,楊虎城就很聰明的用虛話套出了張學良的實話。當楊虎城拋出這句虛話後,如果張學良不同意,那麼他一定會對王炳南的激進說教一番,但是他的回答卻是:“我看這也不失一個辦法。”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他也同意王炳南的做法。而對於楊虎城來說,如果張學良沒有同意,那麼楊虎城也不會因為說實話而被張學良責問,因為他說的是虛話是借別人之口,如果張學良同意了,那麼就正和他意。可見在求人辦事探聽他人的口風中,采用虛話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在求人辦事時,用虛化套實話可以使你不用遭受被拒絕的尷尬,因不用另不好意思你的人為難。采用虛話,不管求人的結果如何,都可以使你轉換自如,避免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