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不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行得開,重要一點是看會不會辦事兒。除非你本人確實是個獨具天賦的藝術家或運動員,否則,想不通過辦事兒就能解決在社會上立足的問題,大概是不會那麼容易的。
社會是紛繁複雜的,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上,辦事兒可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凡是有過這種想法的人,可能都對自己評價過高或壓根不曾獨立地辦過幾宗與別人在利益上一爭高低的大事兒,因而對“辦事兒難”的問題未曾有過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體驗。至於那些借助權勢等優越條件辦事兒的人可能就較少有“辦事兒難”的感慨了。有了權勢方麵的優勢,略講究些辦事兒技巧固然很好,不講究技巧可能也無關緊要。但一旦失去了權勢的依傍,好口才、會說話對他們來說,就顯得很重要了。所以,無論你自身條件怎麼樣,都要學會說話,因為隻有會說話,才會好辦事。
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說話是人們最重要、最常用的交際手段。在人們所擁有的一切技藝中,說話藝術,是一種最簡單,又最複雜,最經濟,也最昂貴的、可以隨時隨地加以應用的藝術。其實,說話是一種既高深又淺顯的學問,那可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還不巧”的藝術。假如,你遇到了一件難事,僅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想求某人幫助,這時你就需要精湛的說話藝術,說話則是你應該鑽研的必修課。
古往今來,“會說話”可以說是一種生存之道。也許有人會說,誰還不會說話?可“會說話”這三個字並沒那麼簡單,關鍵在這“會”字。會說,在求人辦事中可以有求必應;會說,可以趨吉避凶、得福免禍。心裏有什麼就說什麼,直言不諱,說話不經過大腦的被打成右派的還少嗎?當然,“會說”,是不必理會事情的是非、曲直、真假、美醜的。“會說話”是本領,是藝術,首先腦袋瓜子要靈,轉的快,善機變,口齒伶俐,巧舌如簧,隻有這樣,才能在求人辦事中達到目的。
大家都知道,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梁。想要別人幫助你,就必須有過硬的嘴上功夫。朱元璋的口頭的功夫讓人稱讚。
朱元璋早年生活十分困苦,後來投靠了濠州郭子興的紅巾軍,才算有了自己的靠山。
當時,心術不正的孫德崖甚至離間郭子興與趙均用的關係,他對趙均用說,郭子興眼裏隻有彭大將軍,您趙將軍他才不在乎呢!趙均用聽了這個讒言,自然怒不可遏,於是便產生了誅殺郭子興的念頭。他派出親信,暗中盯梢郭子興,終於有一天,瞅準郭子興一個人時,將他綁架。
朱元璋得到消息後,急忙忙趕了回來。由於郭子興元帥與彭大親近,疏遠趙均用,才導致今天這個局麵。事情表麵上是孫德崖等人做的,實際背後卻是趙均用在主使。所以,隻有請出彭大來,才能救出郭元帥。
於是,第二天,朱元璋領著郭天敘和郭天爵兄弟倆,來見彭大。朱元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對彭大講了,並且請彭大幫忙,說,“天下人人都知道,郭子興元帥特別欽佩彭大元帥的膽識,願意與彭大元帥結交,關係十分親近,可是,這事卻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就是要陷害郭子興元帥。陷害郭元帥,實際上也就是輕視您彭大元帥,不買您的帳,他們膽敢做出這種事情,就是沒把您彭大元帥放在眼裏。”
性情爽直而剛烈的彭大自然受不了朱元璋的這一番激將,暴跳如雷,大聲說道,有我彭大在,就沒人敢加害郭子興。說完,彭大立即領著士兵,將孫德崖家團團包圍。
此時,朱元璋手拿武器,也來到孫德崖家,救出了被打得遍體鱗傷的郭子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