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好口才並不是天生的(1 / 3)

掌握鍛煉口才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非常有口才,其實,說話的天才,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從現實中鍛煉出來的。有句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口才,可以說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好比鳥兒沒有羽翼。

其實,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掌握正確的發音,對於每個字,都必須發音清楚。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注意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等;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在說話的時候,對於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所以,良好的口才,應該是用大方熟練的語句,加上豐富的詞彙,這就可以應付說話的需要,使說話內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至於說話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說話太快使聽的人不易應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為說話快些,可以節省時間,其實說話的目的,是使對方領悟你的意思。除此之外,不論是講話的人,或者是聽話的人,都必須運用思想,否則,不能確切把握話中的內容,當然說話太慢,也是不對的,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會使聽者感覺不耐煩。

說話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訣竅,我們必須看清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後才能獲得成就。在說話的時候要認清對方,顧慮別人的反感,坦白率直,細心謹慎。宜常常談話,但每次不可大長,說話的時候不可唯我獨尊。那是因為我們說話的目的在於說明一些事情,使人發生興趣。因此要清晰!要明白!信口開河、放連珠炮,都是不好的說話方式。信口開河並非表示你很會說話,相反的,證明你說話缺乏熱誠,不負責任。如果說話像放連珠炮,那麼,隻有使人厭煩,因為隻要你一開口,別人可能就沒有機會啟齒了。

我們要想練就十分過硬的說話能力,就一定要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習“會說話的能力”的體會時所說的一句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練習說話能力不僅要有刻苦精神,而且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練習方法。科學的方法有時可以使練習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速一個人會說話的能力的形成。當然,這就需要依據一個人的學識、環境、年齡等等的不同,練習說話能力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隻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那麼你就會在通向“會說話專家”的大道上迅速地成長起來。

在這裏介紹幾種簡單、易行、見效的會說話能力的訓練方法。

第一、速讀法:這裏的“讀”指的是朗讀,是需要用嘴去讀的,並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

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一個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搞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搞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之後再開始朗讀。一般剛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有些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

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地達到發聲完整。由於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十分完整的發出來,那麼,如果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幹淨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則是快而不亂並不是快得讓人聽不懂,每個字,每個發音都發得相當的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並不是為了快而快,主要目的是練習自己的說話能力。

速讀法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隻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製,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地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那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

第二、背誦法:同學們都背誦過課文。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背誦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的說話能力。

我們要求的背誦,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是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練習說話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如果沒有很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會說話的能力根本是不可能的。隻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是一片空白,那麼你再伶牙俐齒將是無濟於事。

“誦”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裏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

背誦法,不同於前麵所說的速讀法。速讀法的著眼點主要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則在“準”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稿或文章一定要有所準確,不能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必須達到準確無誤的效果。

其方法是:(1)、先選一篇自己比較喜歡的演講稿、散文、詩歌;(2)、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需要花費點時間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並從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激發自己的感情;(3)、對所選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準確表達內容;第四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也可分步進行。首先,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隻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發聲的正確與否,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最終,是這個訓練的最後一步,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背誦。

這種訓練方法如果有老師的指導會達到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一些好的指導與建議。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人幫助,請同學聽自己背誦,而後再讓他們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使我們在改進時有所依據,這對練習說話能力非常的有好處。

第三、練聲法

練聲也就是練習自己的說話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幹癟無力、沙啞幹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

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先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如果用力過猛了,不但不會達到練習的效果反而會損害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應該盡量地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需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緩慢地呼出。由於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隻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隻是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才能有成效。

第二步,練聲。人人都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人說話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在練發聲以前首先應該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的,那隻能對聲帶起到破壞的作用。這就像人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不然就很容易地使肌肉受到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其次需要再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一個人的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係,所以可不能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動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人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鳴器那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隻會在喉嚨上做無用功,根本就沒有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說出來的聲音就會有些單薄,音色也相當差。練習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應該先學習牛叫的聲音。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日說話時,如果隻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兩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隻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會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在上小學時都學習過拚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而組成的,而一個音節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可以說是,字頭就是我們所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所說的字尾指的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需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說話發音上,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一定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可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很容易地使發出的聲音產生扁、塌、不圓潤。

字尾,主要是指“歸音。”‘歸音’必須歸要到家,一定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的字,要把音發完整了。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會圓潤、響亮,你的聲音就會變得更加的悅耳動聽了。

第四、複述法:複述法簡單地來講,就是把別人的話再重複地敘述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性比較大。如老師讓同學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後就請同學複述幻燈片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說話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選擇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比強的一段文字來作為複述的內容,然後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的效果就是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複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複述的時候,你可以把第一次複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再對比原文,看自己能複述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之後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麵對眾人複述,那麼所表達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好。並且還可以鍛煉一個人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

這要求我們在剛開始練習時,隻要能夠把基本的情節複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時,可以能夠使用自己的話把基本的意思複述出來;第二次複述時就要求不隻是複述情節,而且要求能複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複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複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地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夠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製定一個比較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複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複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複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複述8~10個句子。最好的是速度進展得越快越好,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就會更好。

在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比較短、內容十分活潑的材料作為練習的資料,這樣便有利於你把握、記憶、複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擇一些句子比較長,情節比較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對於這種練習一定要有耐心與毅力。有的同學剛剛開始練習就選用那些句子又長、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通常會欲速則不達。這就像幼兒學走路一樣,連走還沒會呢,就想著往前跑這樣一定會摔跤的。而且這個訓練有時會顯得十分的繁瑣、麻煩,更甚的是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與毅力,要知難而進,勇於吃苦,不怕麻煩。沒有耐心與毅力,那麼最終將注定的是一事無成。

第五、模仿法:任何人都是從小就會模仿,在小的時候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練習說話的一個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時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麼我們練習說話能力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麵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