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專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人來作為自己的模仿者,請他講幾段比較精彩的話,錄下來,供自己進行模仿。還可以把自己十分喜歡的、又比較適合自己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
專題模仿:有幾位好朋友在一起,就先請一個人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再進行輪流模仿,看誰模仿的非常像。為了刺激積極性,還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進行為模仿者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十分的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課上、課間、課後都可進行。隻要有三四個人就能進行。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必須做好模仿前的準備,一定要講準確、生動、形象,無論如何也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不然模仿的人跟著錯了,既害人又害己。
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感覺無聊的時候聽廣播;工作之餘看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但值得提出的一點就是需要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持之以恒自己的口語能力就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而且還會增加自己的詞彙,增長自己的文學知識。
這裏要求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個方麵進行模仿,並且在模仿中要有創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被模仿者。
在進行這種練習時,需要注意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進行模仿。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益處的語言、動作作為模仿的對象,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相當的棒,但是在模仿時都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髒話進行模仿,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在進行練習說話時,模仿方法是絕對反對這種低級的模仿。
第六、描述法: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看圖說話,描述法就類似於那種看圖說話,隻要是我們要看的不隻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並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要高一些。但是簡單地來說,描述法也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相對於以上幾種訓練法來講所達到說話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裏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來作為自己的練習材料,而要求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不管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在任何方麵需要說話的方麵就不會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將一幅畫或一個景物作為自己的描述的對象。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細心的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秋天的小湖邊”,那麼我們就要觀察一下這個湖的周圍都有些什麼,有樹?有假山?有涼亭?還有遊人?並且樹是什麼樣子,山是什麼樣子?涼亭在這湖光山色、樹影的襯托下又是個什麼樣子,這秋天裏的遊人此時又該是一種什麼心情呢?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隻有有了這種觀察,那麼自己的描述才會堅定的基礎。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
但在進行描述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所描述對象的特點進行描述。語言一定要清楚,還需要加有一定的文采。在描述時萬萬不可描述成像記流水賬一樣,平平淡淡的,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來的東西,能夠讓人聽了之後能明白自己所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象。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陰下,那麼就應該有一種聯想,可以聯想到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以聯想到“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這樣以來在描述的時候可以把這一切都加進去,這樣會就使自己的描述衫襯得更充實、生動些。
語言技巧
在公共場合說話,你要顧慮到別人的安寧,聲音不要太大。假如你是對眾人演說,要注意自己說話聲音是否能使每一個人都聽得到。形容一件事,或者一個人,都必須恰到好處;過猶不及,別以為誇大之詞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實則相反,言過其實,定會受人輕視。
優美的說話,包括正確的發音、適當的速度。豐富的語句、話中略含幽默、良好姿態等各方麵,這些都可以靠學習和鍛煉而成功。
著名畫家唐伯虎,他很看不起在他家對門的那人家,因為那人家並不是世代書香而是半途發跡的。他們家裏有一位母親和五個兒子。有一天,這五十兒子為其母親祝福。親朋畢集,熱鬧非凡;隻因不是書香人家,在這祝福之中,少有文墨的點綴,未免美中不足,這時候大家想起對門的唐伯虎是一位人才,如果能夠有他在這裏書贈一些什麼,那一定可以增光不少。正在這樣祈求的時候,唐伯虎居然備了一些薄禮,前來慶壽了。那家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的高興,就是許多親友,也是十分的高興。在席間,因此請他題詩了。唐伯虎毫不推卸,立刻拿起筆來,第一句寫的是“對門老嫗不是人”,第二句尚未寫下,主人親朋,個個都對他怒目而視了,回為今天祝福,大家應該十分高興,說些吉利話才對,現在請他題詩,他竟罵起人來,這怎麼能不叫人忿怒呢?因為他是有名的才子,所以大家隻是怒目而視,不以非禮舉動對他,預備看他下一句怎樣罵法,然後再來發作。唐伯虎感覺到大家的怒火立刻要爆發了,因此題為“天上神仙來下凡”。這一來,又把大家的情緒緩和了下來。大家都覺得這真是一位才子,用著像一種罵人的口吻,寫出了一首極好的祝福詩。唐伯虎並不是真心來祝他所看不起老摳的壽,他要罵一下那位壽婆,才是他的真心。不過,他也是聰明的,他看了周圍環境,知道罵了人不會有好處,因此雖然脫手寫了出來,還是立刻改變口吻,使已經罵出的話也成為不是罵人的話,如此靈敏的手腕,便是顧慮別人的反應了。
一個人多說話好呢?還是沉默好?按“言語是鐵,沉默是金”的說法,便是沉默比多話好。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而一個喋喋不休的人,像一隻漏水的船,每一個搭客都趕快逃離它。與此同時,多說招怨,瞎說惹禍。但是,正所謂言多必夫,多言多敗,隻有沉默才永遠不會出賣你。
在生活中,一個說話隨便的人,往往沒有責任心。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那怕千言萬語,可能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我們一定要少說話,特別是當有陌生人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座時,因為如果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點,同時也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和經驗的機會。
說話要說得少且說得好。所以,在我們人生中,有這樣兩種訓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美而文雅的談吐。假如我們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適時沉默,是很不幸的。我們可能常會因說錯話而後悔,因此,當你對某事了解不深刻時,最好還是保持沉默好!
做一個忍耐的聽者,可以說是談話藝術當中一項重要的條件。因為能靜坐聆聽別人意見的人會是一個富於思想,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當中,最先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後剛是最得人尊敬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任何人所喜歡;因為他善於思維,所以為眾人所信仰、那麼怎樣做一個良好的聽者呢?第一是要專誠。別人和你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要注視著他,無論對你說話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專誠是一件必須的事情。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不可做著一些絕無必要的工作。這是不尊重的表示,而且,當他偶然問你一些什麼時,你就會因為不留心他所說的話而無從應付了。其次,諦聽別人的話時,偶然插上一兩句同情的話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加上一個問話也是非常需要的,因為這正表示你對他的話留心,但不可把發言的機會搶過來,就滔滔不絕他說自己的,除非對方的話已告一段落,應該讓你說話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除此之外,無論他人說什麼,你不可隨便糾正他的錯誤,如果因此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那麼,你就不能成為一個良好的聽者了。批評或提意見的時候,也要講究時機和態度。不然,好事會變成壞事。
有些人常喜歡把一件已經對你說過幾次的事情再說,也有些人會把一十笑話說了多次還當新鮮的東西。作為聽者的你,此時就需要一種忍耐的美德了,你不好意思對他說:你已經說過幾遍了。這話會傷害他的尊嚴,你惟一應做的事是耐心地聽下去,你心裏應該明白他是一個記憶力不好的人,你應該同情他,而且他對你說時是表示好感的誠意,你應該同樣用誠意來接受他的善意。但如果說話的人滔滔不絕,而你又毫無興趣,覺得浪費時光。你應該用更好的方法來使他停止這乏味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不可傷害他的尊嚴。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出他的第二個話題,而這個話題既是他內行的又是你所喜歡聽的。
總而言之,雖說我們每個人差不多從一歲起就開始學習說話。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發現某些人很善於辭令,口才一流,說話總是很有說服力;而某些人不但善於表達,有時候說語更會冗長讓人捉不到重點。語言是具有共同意義的聲音和符號,有係統地溝通思想和感情,是人類主要溝通的僑梁,所以我們應該慢慢培養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不但對人際關係上有較大幫助,對事業、前途也起著決定作用。
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崇高的思想、淵博的知識、遠見卓識以及一定的記憶能力、較強的應變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上述這些都是我們培育“口才之花”的“養料”,如果離開了這些,練口才隻能是一句空話。
(1)要有崇高的思想
在生活中,大家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一個自己言行欠佳的同學或老師批評你之時,你的心裏一定非常不服氣。甚至在心裏說:你自己做得也不怎麼樣,有什麼資格說我呢!你會感到這人言行不一。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修養惡劣的人帶給別人的也隻能是卑鄙的靈魂、低級的趣味,而且很難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這就是一種人格力量。無論是演講、談話、論辯都是一種向聽眾作宣傳的雙重活動,你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都會在有意與無意中影響著聽眾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而演講者、說服者隻有具備了高尚的思想修養,他的話才具有說服力。身教勝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你們聽過曲嘯的《心底無私天地寬》這個演講吧,這個演講所以能打動人、教育人、感染人,是與曲嘯本人的崇高品德分不開的,是與他熱愛黨、熱愛人民的熾烈感情分不開的,也是與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分不開的。假如一個演講者、一個論辯員沒有高尚的思想修養做後盾的話,那麼他的演講、論辯是不可能成功的,其結果必然是台上他講,台下講他。
因此,我們要想練好口才,就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思想美、心靈美、行為美,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立場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用美好的語言去感染聽眾、說服聽眾、宣傳聽眾,你所練就的口才也才能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
(2)要有淵博的知識
有人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其實,這隻是一個普通的常識。我們要說給別人聽,首先就得自己有。你可別小看了演講時的幾分鍾,論辯時的幾句話,就這幾分鍾、這幾句話,需要我們有豐厚的知識積累。
我們平時就要養成這樣的一個好習慣:準備一個小本子,把每天從報紙、雜誌、書本中看到的觀點、方法,好的詞、句子都記錄下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天長日久,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見解,也有了自己的詞彙庫。有了知識,說起話來也就頭頭是道,也就不會覺得沒詞兒可說了,甚至常常能夠妙語驚人,這也就是積累的結果。
(3)要有遠見卓識
說到遠見卓識,這其實是演講者、交談者、論辯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因為我們不管是演講,還是談話、論辯,麵對的都是人,或是廣大的聽眾,或是單個的個人。但不論是人多,還是人少,誰都不願意去浪費時間聽那些老掉了牙的、人人皆知的陳詞濫調。如果你總是人雲亦雲,從沒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觀點,那麼你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受人歡迎的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你永遠不可能征服你的聽眾。而要想自己的見識超群,見解獨到,就要站得高,看得高,高瞻遠矚,言別人之未言,說別人之難說。不過,有一點是我們必需要清楚的,千萬不要去追求華而不實的噱頭,決不要去嘩眾取寵,因為那樣可能會適得其反。
(4)較強的應變能力
說到應變力了,我們就來看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次,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在笑聲中,馬季登台演出。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話把哄笑中的觀眾弄糊塗了。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就這樣短短的幾句話,引得全場哄堂大笑,馬季機智巧妙地給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我們不難看出,馬季之所以能夠把場圓下來,關鍵還在於他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一個藝術家如此,一個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也是如此。我們無論是演講、談話,不是論辯,都是在與聽眾進行感情交流,在進行信息傳遞。這樣就需要我們在演講、談話、論辯的過程中隨時地注意對方的變化,觀察對方的表情,掌握聽眾的情緒,並要根據聽眾的反饋及時調整我們演講、談話、論辯的內容及角度,把聽眾不願聽而你又打算講的東西刪掉,加進一些聽眾感興趣的內容,而這些如果沒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