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數日之前,潼關之下(1 / 2)

時間變幻,在洛陽大宴拉開的旬日之前,劉備同諸葛亮從長安出發至潼關的路上…

“軍師,潼關就在眼前,想必不會出問題了…”劉備暢快的笑著,誇讚道:“軍師計劃若成,那長安定可固若金湯,不受外敵騷擾!”

諸葛亮聞言,無聲的笑著,他雖然定了計,打算將秦時四關全部納入手中,而函穀關已失,但隻要取下這潼關,其實也是一樣的;

如此一來,軍出武關,可逼南陽盆地,直插中原;

蒲阪方向,可攻並州等地;

大散關方向,可進取漢中,以圖巴蜀;

蕭關方向,更可控製隴西;

而潼關方向,則進占洛陽三川河穀,盡有崤函之險。

這是以關中為舉出而爭雄天下最有利的態勢,也是春秋、戰國時秦朝發跡的基礎。

除此之外,他的謹慎,更是讓劉備派了其餘幾路兵馬,把守子午穀、斜穀諸地要道,如此,他諸葛亮才敢自信,長安無恙!

然,這一連串的安排謀劃,就還差這距離長安最近、也是最重要的潼關和武關了;而偏偏,這兩關還有兩個極為危險的競爭者。

“軍師,你說武關那邊,可能順利?!”劉備看著盡在眼前的潼關,卻想起了千裏之外的武關。

“主公安心…”諸葛亮一聽,搖了搖羽扇,輕笑道:“有孝直輔助,還有主公你的白耳近衛及其首領—-陳到將軍坐鎮,加上那一萬兵馬,隻要能在季緒之前趕到武關,定可保武關無礙!”

“那便好,那便好!”劉備長籲一口氣,轉而望著天邊,歎氣道:“我此番前往洛陽,軍師你與雲長取潼關,希望這其中不會出現意外才好…”

“據探子來報,陛下派遣了一支萬人的兵馬,從函穀關出發,看來也是有意潼關此地!…”諸葛亮說著,談著,“近日來,隨著老師與我投效主公,荊州許多縱橫一脈弟子和商鋪被封,因此,我便讓許多弟子北上司隸、關中之地,”

“但即使如此,也還未曾探清楚陛下身邊謀士和兵將的實際情況!”諸葛亮忽的凝起眉頭。

“軍師的意思是,陛下身邊的人很高明?!”劉備也隨著心中一緊,但卻又立刻笑道:“有軍師在此,天下又有幾人能在軍師麵前談高明…哈哈哈!”

劉備笑著,心中為自己在南陽時的三顧茅廬慶幸著。

“主公過獎…”諸葛亮和著羽扇笑著,心思越飄越遠,’隻有他了吧?!他可是數年前就已經出山,卻一直音信全無…’

“加速行軍!”

……

“關內之人聽著,爾等已全部為我大軍包圍,速速出來投降!”關那年輕的聲音在潼關之下響起;他身為關羽之子,乃是劉備軍中的核心成員,此番便是為了在軍中曆練,好累積些功勞…

“降者免死!…”

‘嘩啦啦…’還未等關平多說兩句,那潼關的大門已是轟然洞開,從中跑出一位儒裳打扮的俊秀將領。

“夏侯蘭攜全關兵民,拜見皇叔!”

來者自稱夏侯蘭,長得俊秀,一口流利的河北口音,見得劉備,便倒頭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