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結論”這樣一種程序。圖書館閱讀指導課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程序有四個階段。1.問題情境的設計和展示既然探究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麼在有意義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令人困惑的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一方麵必須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本能地產生一種想知道“怎麼回事”;另一方麵,這種問題情境最終必然是可以解決的,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探險的愉快,提高他們探索求知的興趣和勇氣。在問題情境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從課程大綱、教科書、報刊雜誌、電視評論、電視節目、文學作品、兒童故事、電影、電視、廣告中發現含有複雜問題的情境。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注意影視媒體的應用。因為書麵文章的內容是以生活為基礎的,閱讀者需要有豐富的感性知識為基礎。文章在反映生活時借助於書麵文字符號這個媒體,喚起讀者頭腦中儲存的各種表象,來理解文章的內容。這樣,讀者就不易通過各種感官接觸文章中所描述的具體事物和形象,無法使閱讀內容直接化、形象化、立體化。特別是當讀者的感性知識不足時,很難通過文字符號理解讀者的內容。閱讀古代的和外國的作品尤其是這樣。異時、異域的建築、陳設、服飾、生活習俗、風土人情……往往使閱曆所限的人難以想象和理解,或想象、理解得出入較大。例如《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青年近衛軍》等已有電視劇上演,我們可以借助這此電視劇中的某些片斷輔導學生閱讀,以擴大學生的感性知識範圍,加深對問題情境的理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支持、豐富的學習資源。新技術的多媒體功能能將抽象、深奧、難解的知識與內容有機地形象化,為學生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對問題情境的理解。圖書館閱讀指導的重點是信息活用能力教育,因此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與其它學科內容緊密相結合,將信息教育同各學科內容進行交叉,這樣在閱讀指導課過程中解決了其它學科問題,充分發揮信息技能的效用,讓學生嚐到學以致用的樂趣,能夠激起他們研究的興趣。在確定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在這種情境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學生想方設法去解決?(2)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哪些方麵的能力?(3)解決這些問題符合閱讀指導課的課程目標嗎?(4)這些問題適合這個學生群體嗎?提問、解釋問題以及展示相互矛盾的事件都是吸引學生,使他們把注意集中到教學任務中去的方法。教師可以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對此你已了解多少?你會從中發現什麼問題?有一位老師進行“學會選擇圖書,樹立正確的閱讀觀”這一單元的教學時,他展示了如下事件:高一的班主任常常能從學生那裏沒收到卡通書,有的班主任一個學期甚至能沒收到幾十本,看來卡通書在學生中有著廣闊的市場。去看一下小書店及租書店,卡通書占著很大的比例。
隨手一翻,有些竟然還帶有色情成分。卡通書究竟有多熱?你讀過卡通書嗎?對學生究竟有怎樣的影響?由於有些學生已經讀過卡通書,有了切身體會,因此班主任沒收卡通書的事件很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還未讀過卡通書的學生的好奇心。在這一階段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對這一問題敏感起來,做為研究的起始點。2.假設和收集資料嚴格地說,根據一般的探究程序,假設一個可能的解釋應在收集資料之前,同時作為收集資料的中心。但在教學中,根據問題的特點和難易程序,解決問題可以從收集資料開始,或由假設一個對問題的可能解釋開始。如上述例子,在問題提出之後,同學們就會有不同的可能解釋:學生喜歡看卡通書,可能是因為卡通書的畫工精致、語言簡短;或者是因為它所描繪的虛幻世界想象豐富;或者是因為其內容通俗易懂,且有刺激性情節。學生有了這些假設後,便可個別或加入小組與他人合作,通過上網、到圖書館等方式查閱有關資料,對卡通書的特點、分類、發行等情況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中學生閱讀卡通書的情況;通過訪談等形式,了解書店和租書店中卡通書的經營情況;從中了解到同學們獲得卡通書的途徑。如果收集的資料能說明假設,那麼,這個假設就成了解釋的一部分。如果收集的資料與假設相反,需要重新提出假設,循環重新開始,直到這一假設也被資料所證實。在最初的幾次探究中,學生收集資料是隨意的、盲目的,他們可能作出一些與資料毫不相關的解釋,或作出一種假設後,收集與假設無關的資料。然而,在學生有了探究的經驗後,收集資料時他們就越來越有意識地驗證某種假設,有意識地根據有價值的資料作出解釋,從而成為有效率的探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幫助學生及時總結收集資料、獲取信息、記錄信息的方法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