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現代圖書館導讀技術(9)(1 / 3)

總結是為了提高。首先,老師要自己思考總結,寫成講稿。要歸納學生獲得的新觀點、新方法,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指明討論中暴露出來的不足及今後努力發展的方向。學生可談自己的收獲、自己學到的或創造的閱讀方法,說出來與其他同學分享。可設計以下表格讓教師自己或發給學生對課堂討論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以便課後進行總結。類似這樣的評價量表請參閱本章(第四節)的“學生學習成效評價”的內容介紹。

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問題研討(課堂討論)觀察表觀察者日期閱讀材料啟始問題被觀察者姓名使用文本聽說對問題的應答提問其他說明:請用以下數字評價被觀察者

1.需要講得更多點

2需更仔細地聽,曾要求重新解釋

3.叫喊、打岔

4.玩筆或其他東西

5.禮貌謙恭、尊重別人

6.見解很好

7.提出了好問題

8.公正、無偏見

9.對所討論文本作出明晰的參考,並將其與以前的閱讀材料和討論中的其他文本或參考論點聯係起來

10.參與表現突出,包括閱讀文本、應答和提問課堂討論中你聽到的最好見解是什麼?

你如何評價本次課堂討論?請選一項打“√”。A.優秀(每個人都認真聽,參與,有好見解,無中斷)B.良好(一般說來,每個人都參與但應有更好的見解和表現)C.一般(有個別學生私語,中斷,注意力不集中)D.較差(很多人私語,中斷,表現粗魯)(三)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如何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在這裏,我們嚐試性地提出五個方麵一般性的原則方法。1.實事求是原則即根據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以及圖書館資源的實際情況組織實施討論模式。教師要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在知識、能力等多方麵的狀況;要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及閱讀特征,為學生設定合理的能力發展及認知目標。要根據文獻資源狀況盡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保障,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閱讀興趣、探究熱情。2.知識與能力並重原則即重視師生文本知識的學習,又追求師生能力的發展。圖書館閱讀指導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文獻知識、文體知識、閱讀知識,還要用一係列問題把師生的思維導向更廣的領域,通過師生的獨立思考和熱烈討論,發展師生的自我批判能力、情境適應能力、口頭表達以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帶著問題讀書,做好筆記;要根據老師所提出的係列問題從文獻資源保障體係中尋找答案,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尋找答案,挑選一個有豐富內涵的論題撰寫發言稿,組織自己的思路,爭取發言機會,發展能力。

3.課上與課下並重原則

運用討論模式,對老師的備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了新的要求。課下的備課、自學與課堂上的布置、討論、總結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師生課上與課下的不同活動都納入討論模式的軌道中,使課上與課下的教學活動都為實現師生的發展服務。貫徹這一原則的措施如下:(1)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或者布置任務,或者展開討論,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大家的積極性。發言要求高水平,避免在低層次上徘徊,在無謂的問題上爭論。(2)要搞好課下的自學、準備。要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的優勢,通過讀者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相關參考文獻,要求學生在課下大量閱讀,大量做筆記,反複思考,力爭寫出高質量的發言稿或體會文章。(3)搞好課上與課下的結合。把讀者服務工作中學生常提問的問題帶到課上,把課上的收獲和發現的問題帶到課下,指導學生讀書自學。4.麵向全體與照顧重點相統一原則這是點麵結合的教學組織管理原則。討論模式與其他模式一樣,都是麵對全體學生的。但學生實際的發展有差異,課堂討論時間有限,因而在麵向全班前提下,還應有對重點人的關照。對閱讀麵廣、能力較強的學生,個別安排其發言,以保證發言、討論的質量。同時,對個別發言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也要個別關照,給予個別指導,以培養能力。5.恰當性原則就是要求討論模式的運用要與其他模式的運用合理搭配,運用得恰如其分。其他模式,特別是講授模式、練習模式、實踐模式等,都是教學所必需的。討論模式的運用,要根據需要與可能加以安排。其他模式也要根據需要而相應采用。要避免絕對化、一刀切的對待方式。

(四)討論式教學法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