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會轉型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
社會轉型是指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的結構性變遷。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建立,正處在城市化、工業化的轉型過程中,而在這一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承認追求個人利益可以帶來社會進步。對個人利益追求合理性的認可,使得青少年對義利、金錢、個人利益等問題的看法發生了轉變,並且逐步形成了效率意識、參與意識、成就意識及平等意識。但與此同時,過於講求實惠功利、過分追求個人利益、過分提倡個人價值等消極現象也隨之出現。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西方各種文化對學校教育實踐的滲透、影響將更為寬廣、更為深刻,多種文化對學校教育實踐的衝擊,使得青少年無所適從,容易受到“後現代文化”的傷害,從而產生思想道德失衡的現象。
3.社會的不良影響
社會環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有著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如:顛倒的價值觀念,泛濫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及個人主義,肆虐的惡性炒作,混淆的美醜是非以及盛行的急功近利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分析判斷能力,使他們對現行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師傳授的道德規範產生懷疑心理。
(1)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社會現象紛繁複雜、形形色色,存在著真、善、美,也存在著假、醜、惡,特別是現今我們所處的社會轉型期,不斷湧現出各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在現在社會文化輿論環境中存在的許多糟糠之作,更毒害著廣大青少年的思想。
一部好的影視戲曲、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一首好的音樂歌曲,可以鼓舞青少年樂觀自信、積極向上、從善如流,而思想內容不健康的文學藝術作品,則為青少年挖掘了是非混淆、善惡顛倒、美醜不分的陷阱。社會文化理所應當附有傳播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功能,理所應當負有引導青少年在美的熏陶中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康審美情趣的責任。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現如今的社會文化市場中出現了錯位審美觀念,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一心隻是為了追逐市場緊俏賣點、牟取暴利,公然置社會責任於不顧,在為青少年提供的精神食糧中,摻入許多低級、庸俗,甚至是暴力、色情等的腐蝕品,嚴重影響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在現今的一些影視作品當中,以粗俗代文明,以調侃寓新潮,稱頌玩世不恭為活得瀟灑,美化無視道德規範為個性解放,這種情景早已司空見慣。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錯誤的不良情景大多以影視、音樂、文學、藝術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寓錯誤思想於求知求美的觀賞和閱讀之中,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尚未形成以及分析辨別能力比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誘惑力和腐蝕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所有這些社會環境中的“墨”,都會對青少年的心靈及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將他們染“黑”。
(2)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刊等。有些所謂的紀實作品,詳細描述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有些電視電影作品,單純為了追求所謂的較高票房記錄,加入了許多思想及其不健康的內容來吸引觀眾,宣傳色情、凶殺、恐怖、暴力等;許多非法出版物越來越多,而一些所謂的正規出版物則在合法的幌子下傳播、宣揚一些及其不健康的思想內容。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等各方麵都還不夠成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不強,具有極強的模仿心理、模仿力和好奇心,這樣,便容易做出這些大眾傳播媒介中所出現的那些違反思想道德規範要求的事情。
(3)網絡的影響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今時代,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會交往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社會道德的多元性、開放性,這是不可否認的。自1995年我國開通互聯網以來,就一直以非常驚人的速度發展,到2003年底,上網的計算機已經達到2083萬台,上網的人數則達到80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竟達1400萬人,約占總上網人數的17.6%。在現今時代,上網衝浪已成為青少年極力追逐的熱潮,許多青少年更是以成為“網蟲”為榮。但是網絡時代也給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負麵影響,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現存問題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較大因素是網絡的錯誤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