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斯說,他們一路上遇到了數十個這種邊旅遊、邊做義工的外國遊客。他說:“發生海嘯之後,我們本來完全可以取消原來的計
和幾乎所有其他受訪遊客一樣,來自挪威的特麗絲也認為媒體的報道誤導了遊客。她說:“海嘯第一天的恐怖畫麵一遍又一遍在電視上反複出現,每天看到這些場景,其他地方的人們很難不感到恐慌。”她表示,媒體有責任告訴人們這裏的真實情況。除了海嘯衝擊的沿海,這裏還有更多沒受影響的地區,“實際上,即便是沿海,隻要地勢稍微高一些,也基本上沒受什麼衝擊”。已經四度來斯裏蘭卡度假的瑞士人巴帝格在海嘯過後兩天就來了。他說:“我現在已經待了五個多星期了。其實在這裏旅行非常安全。外麵的人不了解情況,以為這裏發生了海嘯,問題大了。我認為,如果遊客們都不來,斯裏蘭卡的問題那才真是大了。旅遊業的盡快恢複有助於這裏的人們走出困境。”
據介紹,斯裏蘭卡雖然是這次海嘯的重災區之一,但全國僅有25%的酒店房間受到了影響。斯裏蘭卡政府已表示,將撥出專款,加速推進對遭受破壞的沿海旅遊勝地的重建工作。目前,所有損壞的建築都在積極修複中,一些正陸續恢複營業。科倫坡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表示,海濱度假隻是斯裏蘭卡眾多旅遊休閑方式中的一種;其他的旅遊資源,像茶園風光、佛教寺廟及野生動物園等,都足以讓遊客流連忘返。該通訊通過對不同遊客的采訪,向讀者說明印度洋海嘯後受災的斯裏蘭卡不僅恢複了旅遊,而且已有許多遊客加入到當地災後重建的工作中,從而鼓勵更多的人伸出援手。
三、分析和評論:國際新聞報道的深化
為了擴展國際新聞報道的廣度與深度,分析與評論成為國際新聞報道的重要手段。
分析性新聞是一種關於新聞的新聞,它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夾敘夾議地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評述,所以又將其稱為述評新聞。它的主要任務是報道新聞事實,分析評說是緊緊圍繞新聞事實進行的。其特點是每篇報道都有分析,有見解;並且以充分的事實為根據,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不同於評論。
而評論則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舉凡各類具有新聞價值的論說文,不拘長短,不論署名與否,均可稱為新聞評論。
分析和評論都屬於深度報道,著眼於報道新聞背後的新聞,向讀者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意義和影響,也包括對事件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通過與反映事件本身的新聞相鏈接,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重大國際新聞事件。分析和評論使得國際新聞走出平麵化,向立體化發展。
現在幾乎所有的網站都不是單純地提供新聞,而是融入了各方的分析和評論,這些分析和評論有來自傳統媒體的,有網站采寫的,有網友自發增加的。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主席貝·布托在參加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新華網就鏈接了報紙媒體的一些評論:
國際觀察:貝·布托遇刺衝擊巴基斯坦政局
新華網伊斯蘭堡12月28日電(記者李敬臣)
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主席貝·布托27日在參加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由於貝·布托在巴國內具有較高的政治影響力,在國際上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因此對她的行刺行徑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而強烈的譴責。巴局勢也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再次顯示巴安全局勢依然脆弱,必將對巴今後政局走向,特別是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產生重大影響。
專家解讀:襲擊是針對穆沙拉夫的
《文彙報》:剛剛結束流放回國的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27日終於沒有能夠逃脫死亡。這隻“鐵蝴蝶”的隕落,讓人們對已經處於動蕩的巴基斯坦局勢更加擔憂。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南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士海。孫士海表示,這次襲擊是恐怖主義作為,並非教派間的衝突,因此造成社會動亂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對於恐怖主義在巴基斯坦的勢頭如此猖獗,應該是巴政府需提高警惕的。
貝·布托之死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解放日報》: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遇襲身亡令世界震驚。對於貝·布托之死,人們除了哀悼,也會生出一串問號。
美國戰略計劃被打亂,隻能在巴重選代言人
《文彙報》:巴基斯坦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在昨天的政治集會上被炸身亡,“基地”組織承認策劃爆炸事件,令世界震驚。但是“基地”組織為什麼要置貝·布托於死地?穆沙拉夫有何應對之策?巴基斯坦的政局會有何變化?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複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