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網絡媒介中的國際新聞報道(2)(2 / 3)

專家連線:巴基斯坦非常可能成為下一個巴爾幹

《廣州日報》:貝·布托遇刺之後,記者第一時間迅速連線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言文化係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吳冰冰。吳冰冰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貝·布托之死將會嚴重激化巴基斯坦目前的緊張局勢,現在的巴基斯坦有變成“新巴爾幹火藥桶”的危險。網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通過鏈接的方式給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並通過各方的分析提升讀者對國際新聞的理解。將新聞事件與分析結合起來的國際新聞報道形式是一種有事件、有思想、有觀點的報道形式。每條新聞所包含的事件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事件必然與其他各種現象構成一個內在關聯的統一體,這樣在發布新聞的同時進行分析就具有必然性與合理性。如果一家網絡媒體能夠擁有自己的分析評論家,則他們一般能做到事件一發生就作出分析和評論,並且通過網絡及時發布出去。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無限鏈接容易導致人們在不斷的點擊中把自己埋沒在大量的、散碎的、片段化的事件中,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如何留住讀者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以上對常規的國際新聞報道形式,包括消息、通訊、分析和評論做了簡單的分析和舉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網絡國際新聞報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國際新聞報道方式的延續,網絡新媒介的誕生並沒有否定舊媒介。

第二節 網絡國際新聞評論

網絡憑借自己海量的優勢,為受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信息,國際新聞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比以往更加多姿多彩。前文已經探討過評論一直都是國際新聞報道的重要形式,在網絡上也不例外。當拷貝與粘貼成為一種流行時,時效性在各網絡媒介之間根本不相上下(當然,前提是在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複製)。同時,簡單的新聞,如滾動新聞和短消息,已經不能滿足網民對信息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評論成為新聞網站新的市場增長點。新聞評論作為媒介的意見傳播活動,其社會功能大大豐富了,在教導、引導、監督等功能的基礎上發展出社會溝通、協調、闡釋的功能。就像有人指出的那樣,新聞是網站的共性,而評論才體現了網站的個性,好的新聞評論可以給處在網絡信息汪洋中的網民指明方向,所以這一節對此專門加以討論。

一、對網絡國際新聞評論的理解和分類

那麼,何為網絡新聞評論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研究的視角和出發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王振業、李舒說:“我們認為,網絡評論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意見信息,是個人或組織在網絡媒體上就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發表的評價性意見。”其評論主體既包括網絡從業者又包括網友。也有人在對此進行定義時根本就沒有指出評論者,如“網絡新聞評論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就新近發生的事件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一種文體”。金夢玉教授在《網絡新聞實務》中認為:“網絡新聞評論就是在網絡媒介上就新聞事件或當前事態發表的評價性意見。”這個觀點實際上是將各種主體在網絡上發表的評論都看做是網絡新聞評論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涵蓋麵很寬的理解方式。結合本書的探討方式,筆者認為金夢玉教授的定義更加貼切,所以套用一下,我們可以這樣說:“網絡國際新聞評論就是在網絡媒介上就國際新聞事件或其當前事態發表的評價性意見。”這裏所說的評價性意見不僅來自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以及專職媒體工作人員等,還包括網友在論壇交流互動過程中所發表的各種各樣的觀點。據此,我們將網絡國際新聞評論分為兩類:即專家類的國際新聞評論和網絡論壇中的國際新聞評論。

在專家、學者、官員以及媒介工作人員對國際新聞事件所做的評論中,也存在著不少種類,有對話式的網絡國際新聞評論,這是記者采訪專家或者許多專家共同交流意見的評論形式,這種評論形式具有良好的互動性,人們從這種評論中所獲得的也是較為充分的對於問題的把握和思考;有以嚴密的文章進行評論的網絡國際新聞評論,同對話式評論相比,這種評論往往采取了較為規範化的寫作方式,評論的觀點也往往是作者獨立思考的結果;還有一些由媒體自己的作者所寫的而將專家意見滲透其中的評論方式,當然借助於專家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文章的說服力。專家類的國際新聞評論在傳統媒介中也較常用到,在網絡媒介中的一個重要變化是網絡為各方意見的彙總提供了一個平台,我們在網絡上就某個特定的國際事件看到的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不同的觀點,有時甚至是相互衝突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