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播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傳播方式,與其他傳播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媒介中,無論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國家要控製其傳播內容和方式都是很容易的,因為隻要控製了媒介機構和媒介工作人員就可以了,但網絡則不然,這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主體,而這些傳播主體又是高度分散的,結果是過去以政治為中心的國際新聞傳播模式得到了根本改變,但政治仍是國際新聞報道的核心。同時,由於網絡上眾多主體意見的參與,過去專家所持有的權威地位也受到挑戰,但專家意見在國際新聞報道中仍會占據重要的地位。另外,隨著網絡媒介的勃興,國際新聞報道受國家控製的局麵正在改變,民主與自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第一節 網絡消解了國際新聞以政治為中心的傳播模式
從國際新聞產生之日起,政治就是它的一項重要服務目的。在歐洲最早進行國際新聞報道時,除了每日的商貿行情、輪渡消息外,主要內容就是關於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情況的報道。尤其是在曆史轉折和國際形勢動蕩時期,這一點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1848年歐洲大革命時期,法、德、奧、意等國風起雲湧的群眾運動成為當時報紙國際新聞的主要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了政治軍事鬥爭的需要,不論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紛紛加強了國際廣播領域的新聞宣傳。到了電視風行的年代,兩大英語媒體巨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新聞資源,進而影響著國際的政治話語權。
可以說,在傳統媒介的國際新聞報道中,無論是其取材或選題還是具體的傳播,都浸透著政治判斷的濃厚色彩,但是今天的國際新聞傳播已經不可能純粹地服務於政治的需求。在政治的需求之外,還存在著更為廣泛的“以人為本”的多種多樣的需求內涵。一項由美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麥迪爾新聞服務(Medill News Service)華盛頓局主持的對美國16家主要新聞媒體1977—1997年的6020個新聞報道進行的研究顯示,“新聞報道的重點和主題正在逐漸轉向生活方式、著名人物、娛樂和名人犯罪及醜聞,而離開政治和國際事務”。這說明,傳統新聞的精髓——以關心政治為榮耀的硬新聞正在淡化。淡化不是說減少或消亡,而是說別的類型的新聞信息在增多。隨著現代社會網絡的勃興,以政治為中心的新聞傳播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網絡的彌漫性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種國際新聞傳播模式。
一、傳統國際新聞報道以政治為中心的原因分析
以政治為中心的新聞傳播模式其實是中國新聞宣傳的一個基本要求。“新聞宣傳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決不是機械地簡單地重複一些政治口號,而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把黨的政治觀點、方針政策,準確生動地體現和貫徹到新聞、通訊、言論、圖片、標題、編排等各個方麵。”在國際新聞的發展過程中,以政治為中心有其現實的合理性基礎。
首先,當今世界各國在自然地理條件、曆史文化傳統、政治經濟發展水平、意識形態等方麵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他們對國際事務的認識和評價都不盡相同。比如,2003年3月20日,美國一意孤行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對此,美國自然是從各個方麵為自己辯護的,英國作為美國長期的盟友,也派軍隊參加了戰爭,但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還是表示堅決反對的。這自然就導致了國際新聞報道中產生了不同的輿論,而其核心就是政治。
其次,從國際新聞的定義我們也可以得出,國際新聞是對超越國界的、具有跨文化性質的事件的報道,而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國際新聞報道以政治為中心,其實反映了大眾媒介受政府控製的一種關係。“美國傳播學者希伯特曾分析,政府和大眾傳媒的關係有限製、管理、協助與參與四種,政府通過這四種關係對大眾傳播進行控製。”國際政治突出的是政治關係,強調的是國家安全,這就決定了國際新聞在影響國際政治的同時,反過來也受到政治權力的製約。“其一,媒體向政府提供當前發生的事件的信息,包括在政府其他部門發生的事件。這有可能奠定政策的政治基礎。當媒體突出報道了問題,政府每每緊接著不得不采取行動。媒體常常比官僚係統更快地提供每日要聞。肯尼迪總統在每天開始工作前習慣讀《紐約時報》,因為該報報道的外交事件比國務院的日報要快24小時;其二,媒體通過報道公眾輿論使政府官員了解美國人的心理和所關心的主要問題;其三,媒體使政府得以將它的思想傳播給公眾和政府內外的政治精英;其四,媒體使主要執政官員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出現在公眾麵前,在公眾麵前顯示他們的風度和政治能力。”這是媒體向政府所提供的政治服務。另一方麵,媒體也受到了政治集團的深刻影響,而這些政治集團往往有著自身的行為標準,並期望媒體能夠符合他們的行為標準,由他們來決定媒體所采訪的對象。“他們不寬容任何不同政見的挑戰,特別是在國家或國際的危機時刻。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美國主流社會以外的人參加這個由他們製定規則的遊戲的。包括在國際事務中,在這些規則和遊戲中,他們也是采取‘單邊主義’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政治為中心的新聞傳播模式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所普遍存在的事實,盡管它們在程度上有著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