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網絡本身也是一種權力運行機製,這種運行機製有時很具有專斷性,也需要進行批判。網絡媒介自身的權力機製是指網絡媒介管理者按照自己的偏好,運用手中的權力讓媒介的知識生產符合自身的意向,這是一種權力的聲音。這種聲音決定了網絡媒介向社會提供的知識有可能是單方麵的,而不是全麵的知識總結,對此批判的目的就是給個體的人以更多言說的自由。生活在任何社會中的人們,在價值觀念、道德情感、審美情趣等方麵都是有區別的,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也表現出巨大的差異,而且他們自身所從事的知識的生產性工作也是不同的,每個人所能創造的知識都是不同的,因此網絡媒介在本質上該是不同的聲音的融合,而能夠表達不同的聲音才是與現代社會的民主意識相契合的。然而現在有些網絡控製者卻以自身的權力裁剪著網絡的彌漫性風格,讓網絡信息符合一種思想結構,這樣創造出來的知識必然是單向度的,而不可能全麵,那麼民眾從中所吸取的也隻能是一種觀點、一種聲音。
雖然表麵上我們的網絡媒介並不控製人們言說的權力,但在事實上網絡媒介的主體卻以自身的知識觀念、價值立場杜絕了其他思想和知識走向網絡、進而走向生活的可能,這是網絡媒介可能具有的悲哀,也是文化與知識的悲哀!在中國網絡國際新聞報道中,逐步走向多元化,不僅讓網絡擺脫專斷性權力的控製,而且讓網絡擺脫自身狹隘的權力機製的控製是網絡批判理論的一個應有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必然會對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合理化起到促進作用。當然,在網絡擺脫權力控製而走向多元化的過程中,我們仍會發現理性的統一性,這種理性當中包含一種共識,而這種共識正是合理化的關鍵要素之一。
第三,網絡在進行國際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還要對社會現實——既包括中國的社會現實也包括其他國家的社會現實——進行批判,這可以看做是網絡媒介在自身所承載的內容中進行的一種批判。社會現實並不是一種完美無缺的狀態,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都麵臨需完善的問題,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就是為了督促社會改正問題,從而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等各個方麵都需要對人類的現狀進行反思,在進行反思時也應該貫徹一種合理化的信念,所以對現實的批判並不是隨意的批判,而這種對現實批判的合理化關懷必然要有一種合理性的標準。這個合理性的標準隻能是人的存在及其生活的完善,將社會在體製的發展和演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與人的生活追求相衝突的因素進行批判,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現實本身既包含合理性,也包含不合理性,關鍵是站在怎樣的立場上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把握。中國網絡國際新聞報道存在著一種彌漫化的特質和趨勢,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的批判性無疑是最為突出的,在網絡對國際新聞的報道中自然也要貫徹人的精神理念和價值。網絡是在為人們的信息生活提供一個存在的家園,當人們閱讀網絡信息的時候必須能夠讓人從中獲得一種內在的生命價值和意蘊。在網絡國際新聞的閱讀中,讀者所感受到的不是外在的信息,而是內在於他們生活的精神。
理想是作為個體的本性,也是作為一種有待合理化的行為的本質。當個體在對自身進行批判的時候,往往會觀照到自身的不完善,同時展望一種美好的前景。作為中國國際新聞報道的主要媒介之一的網絡也要有自身的理想關懷,由於這種理想具備深刻的現實合理性,因此它能夠為網絡國際新聞報道提供合理性支撐,並且在引導網絡報道的時候,使得網絡報道行為更加契合人的基本需要。
在網絡所追求的理想當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說到底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的永恒理想是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而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就不能依靠消極的等待,而必須充分調動自身的本質力量。真正自由的人的實現依靠的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活動。“自由自覺的實踐所具有的超越本性不是人的活動可有可無的特征,而是人的存在的永恒的、不可或缺的本質維度。因此,人的存在和人的曆史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在這一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人不僅要用自己的對象化活動揚棄自然存在物的給定性,而且要不斷超越和揚棄人的造物及人的活動的異化。因此,真正的哲學,作為人的生存意義之自我澄明和自覺展示,必然以人的實踐的超越本性為基礎,必然表現為人的實踐的超越本性的自覺展現,以及人的存在的本質性文化精神的自覺表達。”人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永恒追求,必須能夠使其主體性獲得展現。中國網絡國際新聞的報道應該始終堅持人的理想,並充分發揮每個新聞信息發布者的創造性價值,網絡主體必須能夠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有一種目的性關懷。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將網絡國際新聞報道看做是人類實現自身美好理想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