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危機傳播的國際化趨勢及其意義(3)(1 / 2)

二、國際危機傳播受國際經濟關係製約

國際危機的傳播過程除了受不同國家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製約,還受到跨國公司等國際資本的影響。跨國公司的活動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全球資本主義的膨脹嚴重地削弱了民族國家的主權,為跨國公司和背後的霸權國家幹預國際事務和他國內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國際資本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保持在市場上的優勢競爭地位,常常不失時機地擴大,甚至直接推動國際危機的傳播。

2008年我國的三鹿奶粉事件爆發,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中國食品行業都麵臨巨大的信譽損害和經濟損失。多個國家不僅禁止進口中國奶粉,還借機全麵抵製中國食品,甚至所有的中國產品。在危機事件的旋渦中對中國食品心存疑慮情有可原,但企圖拒絕所有的中國產品,一方麵是由於危機事件產生的群體心理恐慌,另一方麵也和“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有關。長期以來,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很多產品性價比高,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這就導致了國外相關企業的產品銷售和勞動力就業受到影響,因此國外部分民眾對“中國製造”懷有敵意。這種對中國產品既離不開、又愛不起來的複雜心態,在中國產品出現問題後就轉化為強烈的抵觸心理。因此,政府主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出口商品尤其是食品行業的危機,避免因經濟因素使危機擴大化,影響中國產品的形象與利益。

2010年豐田“召回門”事件在日本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以至於演變成國際危機。美國國會傳喚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出席眾議院於2010年2月24日舉行的聽證會。這次豐田危機的擴大有著多方麵的原因。豐田汽車的產品缺陷是引發危機的直接原因,豐田公司應對危機的策略失誤則是推動危機擴大的重要因素。另外,危機背後美日兩國汽車產業的博弈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近些年來,日本豐田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而美國通用、福特等汽車產業則每況愈下。在美日汽車激烈競爭的背景下,豐田危機最後愈演愈烈,給其品牌形象和經濟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國際資本有時還可能是國際危機擴大化的直接推動力量。2010年甲型H1N1流感爆發,引起了全球的公共健康危機。一些流行病學專家認為,人類剛剛經曆的這場“甲流”並不可怕,疫情也遠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嚴重,但幾家製藥企業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蓄意發動了一場“甲流恐怖宣傳運動”,並向世衛組織施加影響,使世衛組織宣布“甲流”疫情大流行,做出了提高甲流疫情警戒級別的決定,從而製造了這場“世紀大恐慌”。

2010年8月11日,世衛組織公布的專家名單表明,15位“甲流”顧問中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五位研究專家與製藥企業存在關聯,接受這些企業的科研讚助。盡管世衛組織對專家與製藥企業之間的利益合作關係予以否認,但我們不能不在謹慎的懷疑之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國際資本有動機也有能力擴大某些國際危機的傳播為自己牟利。

三、國際危機傳播受不同國家文化製約

文化背景和文化認知的差異,在國際危機迅速傳播、發展、蔓延的過程中會影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大眾。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交往日益頻繁,如果跨國企業的管理者不知道如何與不同文化互動,那麼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文化衝突,甚至釀成國際危機事件,不僅會對國家的形象造成巨大的破壞,也容易引發地域和族群的對立。

2005年9月,丹麥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刊登了12幅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的諷刺漫畫,由此引發了穆斯林國家的強烈不滿和反對,多個穆斯林國家要求丹麥公開道歉。然而丹麥政府采取了強硬的態度,認為政府不應該幹涉新聞自由。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穆斯林世界的不滿情緒開始升級。2006年1月,多個穆斯林國家開始抵製丹麥產品。

丹麥瑞典合資的奶製品公司Arla是歐洲最大的奶製品公司之一,中東地區是其重要市場,來自穆斯林世界的年銷售額超過4.8億美元。根據Arla的數據顯示,在抵製期間,來自穆斯林國家的訂單全部取消,Arla公司被迫裁員,每天的損失額高達10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