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編織快樂(1 / 3)

芬芳的心願

2006年4月的一天,她看到一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片中講述了非洲有一種瘧疾平均每30秒鍾就要奪去一個孩子生命。隻有5歲的她不由自主地搬起小手開始數數,數到30,她驚恐地喊道:“媽媽,我們不能讓那些小朋友死去!”

媽媽告訴她:“有一種泡過殺蟲劑的蚊帳可以保護小朋友不被蚊蟲叮咬,但他們買不起。”

“我們可以幫他們啊!媽媽,我以後不買零食,不買芭比娃娃和故事書了,我們捐錢給非洲的小朋友買蚊帳。”她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在媽媽的幫助下,一頂足以保護4個人的大蚊帳,很快便通過美國的一家慈善機構——“隻要蚊帳協會”送抵非洲。

她沒有因成為“隻要蚊帳協會”最小的捐贈者而欣然,而是有些沮喪地想:“還有那麼多孩子需要蚊帳,自己的力量太微小了。”

忽然,她想到了募捐。想到了就立即去做,為了發動更多的人來幫助非洲的小朋友,她設計了自己用歪歪扭扭的字簽名的證書,頒發給每個捐款者。

很快,她便成為人們讚歎的“愛心天使”。2006年8月,她用募集來的100美元購捐了10頂蚊帳,並被“隻要蚊帳協會”授予“蚊帳大使”。

她的愛心傳遞活動還在繼續。社區的牧師在教堂裏講訴了她的故事,還動員她和她的愛心支持者在聖誕節搞了一場感人的募捐會演。此後,她還到各地去宣講用蚊帳救人的故事。隨著捐贈者越來越多,她的個人情況、募捐事跡等都被放在了“隻要蚊帳協會”網站的首頁。她的行為吸引了世界眾多人們的目光,捐獻蚊帳的人越來越多,著名球星貝克漢姆也收藏了她寄來的證書,並將圖片放在了個人網站上。最為神奇的是,她還給比爾·蓋茨寫了一封募捐信,由此,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向“隻要蚊帳協會”捐獻了300萬美元……

2008年7月,為了拍攝一部名為《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她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陸,在加納斯蒂卡村,她看到了非洲孩子們在蚊帳上用紅筆寫了她的名字,並手舞足蹈地用土語親切地喊著她的名字。而此時,隻有7歲的她已經募集了6萬美元,可以購買6000頂蚊帳,足以拯救近兩萬人。

她的名字叫凱瑟琳,如今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她愛的行動依然在繼續……

一位記者在報道凱瑟琳的事跡時,由衷地感慨道:“一個有愛心的孩子,一個有了想法就去行動的孩子,告訴我們——隻要願意並努力,誰都可以創造神奇與美好。”

沒錯,一個人隻要有了芬芳的心願,就一定會向世界綻放醉人的馨香……

彙款單裏的愛

每個月末,我的同事小劉都去附近郵局,給家住長沙的母親寄錢,而每次彙錢的數目幾乎都是固定的200元,隻有年終那個月多出200元。

那天,與小劉正在書店逛得興致勃勃,他忽然像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似的,一拍腦門:“哦,差一點兒忘了,今天要給母親寄錢的。”

“明天再寄吧,早一天晚一天還不都一樣嗎?”我很不理解他為什麼非要在月末寄錢。

“不行的,母親會牽掛的。”小劉一臉的認真。

“你母親似乎也不指望花你的錢啊。”我知道他母親的退休工資就足夠用了,他還有一個生意做得風聲水起的姐姐住在長沙,也十分孝順,母親根本就不缺錢。

“是的,我寄給母親的錢,她幾乎一分都不花,每次取出來後,她就放到另一個存折上了,她說要幫我攢著將來買房子用。”小劉告訴我。

“那你還讓母親折騰什麼呢?你幹脆自己存著,或者直接把錢打到她的存折上那該多麼省事啊?”我有些困惑了。

“你不知道,我郵寄的不是錢,而是幸福。”小劉微笑著。

“郵寄的是幸福?”我更加納悶了。

“是啊,母親曾告訴過我,她經常到郵局取錢,許多人都認識她了,她每次取錢的時候,他們都會誇獎她養了一個孝順的兒子,常常給她老人家寄錢。這時,母親就會高興地向他們講訴另一個成功而孝順的女兒,幸福地接受眾人紛紛的羨慕和讚歎。你說,我那是簡單地郵寄200元錢嗎?”小劉眉宇間流露著自豪,仿佛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哦,原來是這樣!”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情景:一位安享晚年的母親,總會在臨近月末的那幾天,期待的目光一次次翻動日曆,帶著一份孩童般的認真,熱情地迎接那如期翩然而至的綠色彙款單,掩飾不住的欣喜溢滿了雙眼,在無數個平常的日子裏,在等待、取錢、存錢、講訴、回味的每一個時刻,她的心底一定湧動著綿綿的幸福暖流。

沒錯,就在那一張張穿越萬水千山的彙款單裏麵,正藏著一份慧心的愛,藏著許多無言的深情厚意,那樣真實得觸手可及。我相信小劉每一次走進郵局的前前後後,心裏也一定有著如沐春風的歡欣。

生活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告訴我們:轉個彎兒,就會發現有些愛的美妙;懂得體味,就可以握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的幸福。

懷揣兩塊糖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山西一個偏遠而清苦的山村,來自大洋彼岸的金發女孩瑪麗亞,正在心中慨歎這裏的生活實在太窮困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樹下那位白發蒼蒼老婦人吸引過去了。老人衣著簡單,微眯著眼睛,一臉慈祥地跟一個小男孩說笑著。瑪麗亞好奇地停下腳步,不遠不近地站定了。她聽到老人給小男孩出了一個字謎:“一人本姓王,懷裏揣著兩塊糖。”那個小男孩顯然此前聽說過這個字謎,立刻大聲回答是:“金”。老人滿意地咧嘴笑了,從貼胸的衣兜裏掏出兩塊水果糖,一塊遞給男孩,一塊自己送到自己嘴裏,兩人甜甜地吮吸著,似乎正享受著無邊的幸福。

瑪麗亞羨慕地望著麵前這被快樂包圍著的一老一少。驀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棟帶大花園的漂亮別墅,想起常常邀請一幫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樣單純而暢快的笑聲。

原來,快樂和幸福,就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無論是富庶還是清貧,隻要他懷揣兩塊糖,一塊慷慨地贈人,一塊留下自己慢慢品嚐,就自有真實的快樂如泉湧來,自有綿綿的幸福飄逸在生活當中。

就是那兩塊普通的水果糖和那兩張純樸的笑臉,讓瑪麗亞做了一個一生驕傲的選擇——留在中國西部,做一名幫貧助困的誌願者,播撒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後來,瑪麗亞和村裏人一起勞動,給村裏的孩子上課,還幫著山村招商引資,辦起了一個山產品加工廠,讓那裏的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村民感激地稱她是“幸福天使”,她卻笑著說自己隻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兜裏的兩塊糖,她還要感謝大家呢,是與他們在一起追求、奮鬥的那些日子,讓她發現自己原來還能夠做那麼多的事情,讓她品味到了從前所沒有品味到的無比的甜蜜。

燈下,讀著瑪麗亞芬芳的小故事,不禁怦然心動:多麼簡單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尋尋覓覓,不需要太多的權衡論證,隻需懷揣兩塊糖,慷慨地與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擁有快樂的時光,就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編織快樂

秋日的一天,旅遊途中來到黃河岸邊的一個無名小鎮,古樸的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撲麵而來。一個人穿過青石板鋪砌的小巷,前麵稍顯繁華的地段,一個專賣麥秸工藝品的小攤將我的目光吸引過去。

攤主是位光頭老者,他坐在一個小凳上,微眯著眼睛,搖著一把麥秸編織的扇子,悠然地享受著午後暖暖的陽光。

停下來,我細細地打量老者那些用普通的麥秸巧手編織的作品:花花綠綠的蝴蝶,流行時尚的花籃,精製細作的玲瓏塔,造型別致的手機套……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煞是惹人喜愛。

一問價格,比想象的要便宜很多,便宜得讓人不好意思再討價還價了。

我先選了一頂好看的麥秸稈精心編織的牛仔帽戴到頭上,那頂帽子簡直就像是專為我量身訂做的,與我身穿的那套牛仔服非常搭配。一瞬間,自己似乎就變成了一個影視中常見的美國西部牛仔。

我興奮地付錢時,才恍然發現:老者的小攤上所有的工藝品,都隻有唯一的一件,絕對找不出一件重複品。

我有些疑惑地問老者:“這麼漂亮的牛仔帽,為什麼不多編幾頂?那樣,不是可以多賣一些錢麼?”

“你知道,編好這裏的每件東西,都是要花費不少時間的。編一件自己想編的新東西,我能夠從頭到尾享受整個編織過程中的快樂,而再編織一件同樣的東西,那就是在進行重複勞動了,那其中的快樂就會減少許多。”老者悠然道。

“哦,原來您在憑手藝賺錢的過程中,還在賺快樂啊!”我不禁敬佩起眼前這位飽經滄桑的老者。

“沒錯,你看我編織了一件件讓人喜愛的東西,別人看了或買了,自然是快樂的;我賺了錢,當然也是快樂的;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在挑選材料、構思、設計、編織的整個過程當中,都體驗到了創造的興趣和快樂,那是多少錢也買不到啊……”老者滿臉的幸福一覽無餘。

多麼睿智的老者啊,就在那看似很普通的麥秸編織過程中,他道出了我們不該忽視卻又常常忽視的一些生活真諦——滾滾紅塵中,我們的心靈有時之所以十分疲憊,那是因為填充了太多的物欲,隻顧著追逐目標的實現,隻以為享受成功是快樂的,卻忘了在追求的路途中完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樂。尊重心靈的召喚,把追求的每一個環節都變成快樂的源泉,那將會品味到怎樣綿綿的幸福啊……

溫情秘方

靜靜的午夜,我關閉了電腦,正準備休息,電話鈴聲驟然響起。

抓起話筒,一個女子的聲音傳來:“阿健,我是許婷婷,還記得我嗎?”

“許婷婷?”我大腦飛速地運轉,也沒想起對方是誰,隻得如實告知。

“我是你的小師妹,我現在在冰島留學。你忘了,大四的那年端午節,我們一起出去踏青的。”電話那端在提醒我。

那次踏青是兩個中文和數學兩個友好寢室一同出去的,那八個數學係的女孩,哪一個叫許婷婷,我還真想不起來了。畢竟我們沒有更多的交往,再說大學畢業都已12年了,淡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了。

“我猜你可能不會想起我的,不過沒關係,我記得你,記得你說過你有胃病,不能吃粘東西。”從萬裏之遙的異國他鄉傳來她那好聽的聲音。

“謝謝你啊,這麼多年了,你還記得我當初不經意說過的一句話,我的胃病還是老樣子,不好不壞的。”一縷溫暖已悄然湧至心頭。

“那我今天告訴你一個偏方,你試一試,聽說很靈的。”她開始慢慢地告訴我一個偏方。

“謝謝你啊,我相信你的秘方一定會見效的。”我滿懷感激,沒有告訴她這個偏方我曾試過,效果並不好。

“那我祝你早日康複!”她掛斷了電話。

久久地,我坐在那裏,努力地試圖回想起許婷婷的形容,但最終還是遺憾地沒有想起來。

後來,懷著一份無言的感動,我又試了許婷婷告訴我的偏方,雖然那個偏方依然沒有治好我的胃病,卻讓我的心充滿了一生的溫暖。

芬芳的100美元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像往常一樣簡單地用過早餐,便開始忙碌地處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封陌生的來信上麵。寫信人是紐約市的一個自稱叫保羅的乞丐。信中,保羅向洛克菲勒提出借100美元,以渡過眼前的生活難關,並承諾等他以後有了錢會加倍償還的。洛克菲勒望著那幾行七扭八歪的字,輕輕地笑了笑,他以為保羅所謂的借錢,隻不過是在向他變相地乞討而已,但他還是按信上留下的地址,親自給保羅寄去了100美元。

沒想到,一周後,保羅寫得十分認真的借條竟翩然而至。洛克菲勒輕輕掃了一眼借條,微微一笑,便將其隨手放到了一邊,他心裏並沒有想過要保羅還錢。不過,保羅的鄭重其事還是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數年後,洛克菲勒早已忘卻了當年保羅借錢的事,但一張來自休斯敦的彙款單和一封特別的感謝信,給曾經的往事續寫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保羅在信中告訴洛克菲勒:當初向他借款是因跟幾個乞丐打賭,因為他的同伴都認為像洛克菲勒那樣的巨富根本不會相信他的話,更不可能隨便借錢給他這樣街頭隨處可見的乞丐的,他在寄出那封借錢的信後就認準自己輸定了。當他很快便收到洛克菲勒親筆簽名的彙款單時,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極其認真地給洛克菲勒寫下那張欠條。接著,他開始思索該怎樣經營自己今後的人生。

幾經挫折,他成為休斯敦一家著名船廠的職員。今天,他終於能夠欣慰地兌現當年的承諾了。他在信中一再感謝洛克菲勒——“是您當年對一個乞丐慷慨饋贈的那份信任和尊重,溫暖了我的那個冬天,甚至可以說是溫暖了我的後半生,即使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花掉那100美元……”

洛克菲勒一生向社會慈善和福利事業慷慨捐贈不計其數,但這一件芬芳的小事,卻讓我久久地感動不已,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富有者那顆澄淨的心,看到了超越了身份、地位、名望等等世俗的東西以後,那心靈與心靈的相握所飄逸出的那些醇香歲月的美好。

美麗的一跪

那年,品學兼優的她大學一畢業,就主動申請來到西部一所山村中學援教。

那個山村雖然相對閉塞一些,但自然條件不錯,物產也較豐富,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也不算窮,隻是村民們對教育普遍不大重視,學生輟學現象比較嚴重。看到許多孩子早早地輟學去打工掙錢,她感到非常惋惜,就一家一戶登門拜訪,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們支持孩子讀書,但效果並不理想,許多村民很知足地認為:現在掙錢的門路挺多的,得抓緊時間掙錢,山裏的人花那麼多錢讀書不劃算。

怎麼會這樣的想法呢?她有些不解地問上了年紀的老校長。老校長歎息道:“山裏人眼睛看得近,隻注意眼前的實惠。”

“現在不讀書,將來想彌補都來不及啊!”一想到班級輟學孩子在增多,剩下的也大多沒心思上課了,她便心急如焚。

“唉,沒辦法啊,好多老師都努力過,但無濟於事啊。”老校長滿臉的無奈。

望著遠處起伏的大山,一向不肯低頭認輸的她暗暗告訴自己——不管有多難,也要盡全力勸孩子們返回課堂安心讀書。

她知道,要打破村民們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必須要先抓典型。於是,她將目光先瞄準了陳啟。陳啟的父親是村裏公認的能人,他家開了一個山野菜加工廠,村裏很多大人、孩子都在他的廠子裏打工,陳啟是孩子們的頭。

可當她一談起陳啟讀書的問題,他父親便不以為然道:“老師,你看我也沒讀過多少書,日子過得不是也很好嗎?”

“你的日子確實過得不錯,可是你不能讓你的兒子一眼就看到了將來啊。”她說陳啟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山裏講究實際,我給兒子打一個好底兒,他將來生活也沒什麼擔憂的,就知足了。”陳啟的父親很固執。

她又努力了幾次,仍沒有說動陳啟的父親。思忖了半天,她決定采取迂回戰術,她先找機會跟陳啟閑聊天,轉彎抹角地講一些關於讀書有益的事情。得知陳啟喜歡看人物傳記,她便找來一些名人傳記借給陳啟,並與他一起探討書中人物的人生選擇等問題,她還不失時機地直誇陳啟悟性好,若好好讀書,將來肯定會有大出息的。漸漸地,陳啟對她描繪的美好未來動心了,想回到學校繼續讀書的願望一天天強烈起來。

然而,陳啟的父母說什麼也不肯讓兒子回學校讀書。那天,陳啟流著淚跟她說:“謝謝老師,雖然我非常想讀書,可是我沒那個命。”

“想讀書就一定要去讀,命運是握在你自己手裏的!”她大聲地衝陳啟喊道。

“可是……”平素很聽父母話的陳啟低垂著頭。

“沒有什麼可是的,我再去找你的父親,一定讓他答應你讀書。”她拉著陳啟來到了加工廠。

任憑她說破了嘴,陳啟的父親仍不同意陳啟回學校讀書。急切之中,她雙腿向前一屈,竟然當著眾多村民的麵,在陳啟父親麵前鄭重地跪了下來,聲音哽咽著:“為了孩子,我求求你!”

一時間,眾村民們驚呆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與他們素昧平生的支教老師,竟會用這樣尊貴的方式,表達她那執著的信念。陳啟的父親慌亂地扶起她:“老師,你快起來,我答應你就是了。”

她的雙眸晶瑩閃爍,目睹此情此景的村民們紛紛地唏噓不已,他們終於明白了眼前這位年輕女老師的良苦用心。不久,許多孩子紛紛重返校園。她和老師們欣慰地笑了。

數年後,那所山村中學陸續考出許多大學生,他們中最優秀的陳啟,在告別北大的一次講演比賽中,滿懷深情地講述了她的故事,他由衷地感慨道:“是老師那美麗的一跪,震撼了村民們蒙昧的心靈,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是老師的那真誠的一跪,讓他讀懂了知識的尊貴,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熱愛……”

雖然她支教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兩年,但她卻給那個山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話題,尤其是她那美麗的一跪,已烙印般的銘刻在了許多人心中,成為一道感動歲月的風景。

暖透一生的奶酪

她曾暗暗地喜歡過他,但一向自卑的她,從未跟任何人坦露過這個秘密,隻是把一份清純的情感永遠地壓在了心底。

那時,她和他在那所教學水平極其落後的鄉中學讀書。她是他的前桌,但兩人幾乎沒說過幾句話,因為她那時平凡得實在是太不起眼兒了,成績優異的他卻一直是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焦點。後來,全班唯一考入縣城高中的是他,自然他也是全班唯一的一個大學生。再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美國。這期間,他和許多同學都斷了聯係。

初中一畢業,她便開始年複一年地伺弄那幾畝責任田。20歲那年,她聽從父母的安排出嫁了。她嫁的那個男人懶惰又好喝酒,還時常粗野地打她,打得她身上紫一塊青一塊的,讓人看了心疼。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她那喝醉了酒的男人,失足跌落到村外的一條小河裏溺水而亡。後來,她又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安穩日子沒過上一年,她的第二個丈夫又不幸在翻山抄近路回家時,被采石場突然炸響的啞跑掀起的石頭,砸中了太陽穴,連半句遺言也沒留下,就匆匆地撒手而去。

這時,她已是兩個女兒的媽媽,小女兒剛剛滿月。守著兩間破產草房,加上一大攤子外債,日子窘迫得讓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蒼老十多歲。

村裏有人背後說她命硬、克夫,她也惶惑:自己的命咋這麼不好?怎麼連一份艱難日子也不讓自己支撐下去?

偏偏在這個時候,更大的不幸又降臨到了她的頭上——她被檢查出患了嚴重的肝炎,醫生叮囑她一定要少幹重活,還要抓緊時間治病,要不然,恐怕……麵對那冰冷的診斷書,她欲哭無淚。

在那個飄雪的冬天,她木然地徘徊在村邊的冰河上,心冷得如拂麵的凜冽寒風。是女兒那一聲聲急切的呼喚,讓她揩去眼角的淚水,拖著沉重的身子走回家中,點燃潮濕的柴禾,給漆黑的小屋添一份暖意。

這個春節該怎麼過呢?無法揮去的愁緒纏繞在她的心頭。

傍黑時分,村長大聲嚷嚷著,給她送來一張寄自美國的賀卡。那是一張十分精致的賀卡,上麵畫了一塊大大的奶酪,還有兩行充盈著詩意的話語——真情如奶酪,芳香永遠飄逸在歲月的深處。

哦,是那個不曾忘懷的他寄來的漂亮賀卡。他的一語簡單的問候,宛若一縷溫馨的春風,吹入她幾欲絕望的心田。捧著賀卡,她的眼角一陣灼熱——這麼多年了,難得他還記得她這個同學,記得給這個藏在山旮旯裏的“醜小鴨”,送上一份真誠的關心和祝福。

“媽媽,這是什麼?”四歲的大女兒指著賀卡上的奶酪問道。

“這是奶酪,很好吃的一種東西。”其實她也隻是聽說過,從未品嚐過奶酪的滋味。

“那我們什麼時候能吃到奶酪呢?”女兒的眼睛裏閃著渴望。

“會的,我們會吃到奶酪的,媽媽一定讓你們早點兒吃上奶酪。”她緊緊地把一雙女兒攬在懷裏,一個熱烈的希望開始在心頭蕩漾。

沒錯,就是那突然而至的一張賀卡,那一語久違的問候,讓她驟然感覺到被關切的溫暖,感覺到眼前的生活遠非自己想想的那樣糟糕,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著她去做呢。

一番思慮後,她拿出家中全部的積蓄——50元錢,買了兩對種兔,開始圓一個大大的、又是真切無比的夢。她的勤勞和堅毅,終於感動的上蒼。

三年後,她成了全縣有名的“養兔大王”,100多平方的大房子蓋了起來,銀行裏的存款已突破了十萬元,她的病也在北京徹底地治好了。

那天,她領著兩個女兒,走進了省城的一家精品美食屋,第一次“奢侈”地買了兩大盒奶酪,母女三人歡欣地品嚐了起來。

真是味道好極了!那股特有的芳香,隻有她才能品味出來。

坐在布置得漂亮的臥室裏,擰亮台燈,她再次打開他寄來的那張賀卡,輕輕地撫摸著那塊誘人的奶酪,她眼睛濕潤,喃喃自語道:“謝謝,謝謝老同學,是你冬天裏的那一句溫暖的問候,才讓我擁有了今天的這一切……

數年後,他偶然地得知自己當年不經意地寄出的一張賀卡,竟然改變了她後半生的命運,他不禁深深地感動了,他決定:從此以後,一定想著時常給遠方所有的朋友,都寄上一份真誠的問候與祝福。

這是我最近在回鄉的列車上聽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細細地品味時,我驀然發覺:在我們平凡瑣屑的生活中,多麼需要那樣濡染心靈的情感奶酪啊。如果人人都能慷慨地饋贈他人一份真情,那麼我們眼下的日子裏,又該增添多少奶酪一樣的芬芳呢……

一束久久芬芳的紙玫瑰

那是一個星期天,在她支教的那個僻遠的山村中學,她正獨自落寞地躺在床上,為一場剛剛飄逝的愛情黯然傷神。

這時,門開了,她教的一大群學生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大聲喊著“老師,祝您情人節快樂”湧了進來,最前麵的語文課代表把捧在手裏的一束紙疊的紅玫瑰,放到了她的手裏。

哦,這一天正是情人節?片刻的呆愣後,她嘴裏邊道著感謝,邊拭去眼角的淚痕。樸拙如山花的學生們簇擁在她周圍,請她給他們講情人節的來曆,講城裏人怎樣過情人節等等。

班長有些愧疚地解釋道:“老師,可惜我們這兒買不到新鮮的玫瑰,同學們就商量著買了紅紙,疊了這束玫瑰送給您。”

“這個好,這個好,比買的還要好!”握著這一束紙玫瑰,她的心暖融融的。

看到她真心地喜歡,學生們都開心地笑了。接著,他們紛紛地指點給她看,告訴她哪一朵是自己疊的,哪一朵疊的時間最長,熱烈地爭論誰誰疊的最漂亮,誇讚誰誰的手巧,嘻笑誰誰的手特笨……

望著那一張張純樸、活潑的笑容,一股春天的溫馨,自她的心底油然而生。她禁不住讚歎道:“這是我見到的最美的玫瑰,每一朵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