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輯 力透紙背的愛(2 / 3)

聽了肖迪不平靜的講訴,我和同事們一同陷入了沉思當中。

是啊,無論是災難襲來時,還是在風和日麗的平常,無論一個人的能力是大是小,無論他的財富是多是寡,隻要他胸中有愛,隻要他肯去播撒愛,那麼,他就是一個真正富足的人,就是一個懂得捐贈陽光的人。而懂得捐贈生命溫暖陽光的人,正是最慷慨無私的大愛者。

祖父最珍貴的遺產

在他出生前兩個月,祖父便去世了。借助於父輩和鄉親們零零碎碎的講訴,他腦海中印下了祖父這樣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曆:他祖居浙東,少年得誌,18歲入京城名牌大學,中年經商,生意做得很大,成了省內外有名的富商,六十年代初那場銘刻曆史的大災來臨時,祖父散盡了萬貫家產,挈婦將雛來到東北的一個林區小鎮,默默地走完了此後清貧的人生。

“如果祖父當年不那麼實在得犯傻,不把自己用智慧和汗水賺來的財富,那麼慷慨地分贈給那些素不相識的災民,而給我們每個兒女都留下一些遺產,讓我們後來能有創業和發展的資本,說不定我們現在都富裕起來了。”這是他從叔叔嬸嬸們口裏常常聽到的慨歎,那口氣裏有些許的遺憾,有些許的抱怨,也有些許苦澀的無奈。聽得次數多了,再看看父輩們如今一家比一家清苦的日子,他也在心底認為祖父當年的舉動的確有些傻。

連村裏一些上了年紀的鄉親們也都唏噓不已——若是祖父給他的後代留下一批遺產,那他們這個家族或許是村裏最富有的了。而一生老實巴交地隻知道下苦力氣過日子的父親,常常說的一句話卻是:“上輩是上輩的,我們是我們的,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活法”,父親從沒有說過“假如祖父當初……”之類的話,似乎祖父留不留下遺產,與他毫無關係似的。

他高考落榜後,到江浙沿海一帶打工。辛辛苦苦地打拚數年,終於有了一點點的積累,他便盤下一個店麵,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幹一番,希望重現祖父當年的輝煌。

然而,初涉商海,他便被迎頭澆上了一桶涼水。原來他看好的一單水果生意,竟是一個可怕的陷阱,而他已深深地陷了進去。眼看著左借右挪來的二十多萬元本錢,就要隨著那些正在一天天爛掉的水果離他遠去,可他實在輸不起啊。那些天裏,他急得像沒頭蒼蠅團團亂轉,卻於事絲毫無補。

那天,好容易碰到一位買主,同意買他那些即將爛掉的水果。絕望的他像溺水者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決定趕緊把那些咬手的水果處理掉。買主是一家養殖場的老板,人家是開出的是飼料的價格,而他已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了,因為再不立刻出手,他就隻能麵對血本無歸的慘淡結局了。

兩人很快談定了這樁買賣,他心痛無比地跟買主聊起了這些年來的苦澀經曆,不知不覺中他提到了祖父的名字。仿佛驚雷般地一瞬,買主的身子猛地一晃,突然緊緊地拉住他的手,驚訝地望著他,認真地問起他祖父的情況,當他再次肯定地說出祖父的名字及其經曆後,買主的眼睛陡然一亮,激動地抱住他大聲喊道:“恩人啊,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恩人?”他愣住了。

“是的,你祖父是我們家幾代人的恩人,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跟我講你祖父的故事,告訴我們是你祖父救了我們全家人的命,父親讓我們一定不能忘了你祖父的大恩大德。這些年來,我們一家人,還有很多當年受過你祖父幫助的人,都一直在找你祖父,找你祖父的後人,希望能報答他老人家當年的救命之恩。”買主的眼睛裏閃爍著感激的淚珠。

他還在驚訝時,買主已經不容置疑地給出了新的水果購買價格——那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價格,比此時市場最高價的兩倍還高,足以讓他賺到5萬元的利潤。

他感激地連連謝絕,他已不奢望能在這單生意上賺錢,能夠少賠一些,他就已經很滿足了。而買主卻安慰他:“小夥子,按我說的辦,我把你的這些水果推銷到一家果酒廠,那個老板現在資產過千萬,他小子能夠有今天,也多虧了你祖父當年的慷慨救助,他說要不是你的祖父,他恐怕當年就被餓死了。相信這點兒小忙,他肯定會高興地去幫的。”說著,買主將一張支票遞到他的手裏,讓他去尋找新的商機。

後來,又有很多當年曾受過他祖父恩澤的人陸陸續續找到他,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了自己滿懷的感激之情,而他的生意也在大家的幫助下,很快便一天天地做大起來,他擁有了自己的大公司,遠在林區小鎮上的親戚朋友們也紛紛投奔他而來。

如今,事業正如日中天的他,每每談起自己的這段商海經曆,總會情不自禁地這樣感慨:“我能有今天的成功,要特別地感謝未曾謀麵的祖父,是祖父當年慷慨無比的饋贈,為我存下了一筆巨大的遺產,他給了我立足、發展的雄厚的資本,讓我一生受用不盡。”

是的,祖父留下了一個響當當的、讓子孫後代自豪的名字,也留下了一份讓後人品味不已的財富,那是遠比金銀還要珍貴的遺產。

特別關注

快70歲的張大爺雙目失明,老伴耳朵又特背。兩人幾乎不看電視,但每晚的國際天氣預報節目,卻從不錯過。

那天晚上,張大爺和老伴又和平時一樣守在電視機旁,麵對那沒幾個人感興趣的國際天氣預報節目,一個全神貫注地聽,一個聚精會神地看。

當報到加拿大渥太華的氣溫是攝氏零下28度時,老伴不禁念叨起來:“零下28度了,比咱這還冷呢,不知道小娟穿上棉衣了沒有?她在北京念大學時,就喜歡冬天穿得很薄,可別凍壞了。”

正閉目傾聽的張大爺安慰她:“小娟心細,她知道該穿暖和點兒。快看看澳大利亞的氣溫。”

當報出兒子求學所在的城市氣溫時,張大爺驚訝道:“咋差這麼多呢,零上32度,這麼熱的天,大軍這小子肯定又得到大海裏遊泳去,得打電話叮囑叮囑他,叫他小心點兒,他水性好,也別往深處去。”

“就是的,小河溝裏還能淹著人呢,那大海裏……”老伴不敢往下想了,手開始摸電話。

其實,老人的一對兒女不僅學業優秀,而且一向很聽老人的話,非常省心。可兩位老人還是給他們一一打了電話,叮囑了又叮囑,才放心地關閉了電視機。

就這樣,兩位老人每天都雷打不動地收看國際天氣預報節目。當然,最牽動老人心的,還是那兩座相去甚遠的城市的天氣變化。

當我跟朋友講起這對老人的故事時,朋友激動地說:“這就是可貴的父母之愛,最樸素,最實在,也最深沉。千萬別輕視了那份看似很簡單的特別關注,那裏麵凝聚著無法形容的濃濃親情……”

細細品味,朋友所言極是——即使走出千山萬水,也走不出親人遠天一樣深邃的關注。

雲鬢間流溢的深情

今年春節前夕,我又回到了闊別快20年的故鄉。

一日,忽然想起兒時的夥伴大軍,便急著出門去看他。在熱心的鄉親的指點下,我激動地走到三間紅瓦房前,輕輕地扣門,一位和氣的婦女微笑著迎了出來,她正是大軍的媳婦。

進了屋,看見大軍正在給他那獨臂的母親梳頭。他用那雙粗大的手與我用力一握,深深情誼便盡在不言中了。

大軍極興奮地讓媳婦倒茶、拿煙,可手裏的木梳卻沒放下,一邊跟我暢談著,一邊繼續為母親梳頭。

他媳婦過來要接他手裏的木梳,他擺手止住了,堅持要自己來。

大軍的母親很自豪地告訴我,不管多忙,大軍每天都給她梳頭,說要給她梳一輩子頭,連他勤快、孝敬的媳婦也插不上手。

大軍憨笑無語,指法嫻熟地梳理、分綹、結綰、做髻、插簪……一步一步,一絲不苟,極認真地做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像一個高級美發師,在悉心地做著發型設計,我都看呆了。

大軍忙碌的手忽然停住了,母親的一根白發牽動了他的心,他慢慢將它挑出來,屏息,然後輕輕地掂量一下,再猛地一用力,迅捷地將其拔除。一抹笑意,在他的嘴角無以掩飾地浮起。

十幾分鍾後,梳理完畢,大軍母子對鏡一笑。霎時,小屋裏溫馨紛湧。我的心弦似被什麼撩撥了一下,暖暖的,是無法形容的感動。

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不斷地浮現出大軍給母親梳頭的情景,那是我回鄉見到的最感人的一幕。一個念頭在心中陡然萌生——趕緊回去,也輕撫母親的發鬢,讓一縷縷愛意沿十指緩緩流淌……

賣糖葫蘆的女人

冬日的早晨,天空中還飄著零星的雪花,窗外就傳來了賣糖葫蘆的響亮的叫喊聲。不用看,就知道又是那個穿得很臃腫的胖女人。

在我印象中,那胖女人一年四季賣糖葫蘆,她的生意做得很艱難,可她卻始終津津有味地堅持著。

一天,我懷著一絲同情和不解,跟曬太陽的一位老人談起那個賣糖葫蘆的胖女人。老人一番平靜的講述,讓我不禁對她刮目相看了。

原來,她年輕時曾是市文工團的一名出色的歌手,曾在全省會演中獲過一等獎,前些年走紅的好幾位歌星,當初都曾心悅誠服地以她為榜樣呢。

當時文化局一位副局長看中了漂亮的她,想讓她為他獻身,倔強的她偏偏不肯像別的女演員那樣輕易屈服。於是,那位陰狠的副局長便經常找她的麻煩,關於她的一些純粹是子虛烏有的流言蜚語也不斷地傳播開來。而她倔強地針鋒相對地回擊,又讓她吃到了更多的苦頭。

在她最痛苦的時候,文工團裏吹嗩呐的老張給了她許多關心。為此,老張丟掉了養家糊口的工作,被迫去賣糖葫蘆了。不久,她也辭了工作,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嫁給了四壁空空、帶著三個孩子過日子的老張,兩人相依相伴著賣起了糖葫蘆。

沒想到,兩人僅過了一年艱難而幸福的日子,老張便在一次車禍中撒手而去。此後,她便一直那樣起早貪黑地賣糖葫蘆,把老張的三個孩子都拉扯大了,把他們全都供上了大學……

哦,沒想到在那位賣糖葫蘆的胖女人身上,竟藏著那樣淒婉而美麗的故事。再次麵對她的雙眸時,我分明看到了那裏麵閃爍的對生活的熱望,沒有絲毫我想象的類似憂鬱的內容。於是,我真正地懂得了:所謂從容的人生,就該像賣糖葫蘆的女人這樣,在大悲大喜、大升大落中,永遠平靜地葆有一份向上的希望、一份不屈的執著……

別拿走了女兒的快樂

她是那座城市裏著名的女企業家,在一家擁有數千員工的大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在人們敬慕的成功背後,是她無數超負荷的辛苦的付,她長年累月地在緊張地忙碌著,就像是那被抽緊的陀螺,在不停地飛轉著。

那天早上,上初二的女兒說老師請她下午去開家長會,她習慣性地告訴女兒:“媽媽工作太忙了,還是讓你爸爸去開吧。”

“可是,爸爸今天出差了。”乖順的女兒口氣裏滿是祈求。

“那我看看吧,你這次考試能考進學年前五名嗎?”她又追問了一個心裏非常很看重的問題。

“媽媽,我已經很用功了。”女兒想說自己現在每天晚上都要學到十一點多,所有的周末都被課外補習班擠占了。

“可是大家都在用功,因為你趕上了競爭激烈的時代,你絕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必須要衝到前麵去,像媽媽一樣,要不辭辛苦。”出門前,她還沒有忘記教誨女兒。

晚上,女兒獨自悶悶不樂地吃了幾塊餅幹,便坐在各種複習資料摞得小山一樣高的書桌前,呆呆地望著剛發的厚厚的練習冊,眼淚簌簌地滑落下來——因為這次與上回一樣又考了學年第八名,還因為媽媽派秘書張阿姨去為她開家長會,還因為許多她說不出的原由,她小小的心憋悶得似乎馬上就要爆炸了。

其實,自從上初中以來,女兒就經常莫名其妙地頭疼,是醫生也看不出的那種不時地發作的隱隱的疼痛。

此刻,女兒想大聲地哭,可是怎麼也哭不出來。她拿起筆,在紙上狠狠地寫著:“我很累,很累、很累、很累……”

朦朧中,大大的“很累”兩個字,變成了兩座無形的大山向她傾倒過來,將她從夢中猛地壓醒。

女兒得了中度的抑鬱症,最好休學一段時間,精心調養一下。聽到醫生嚴肅的提醒,她怔住了——怎麼會這樣呢?文靜、懂事的女兒各方麵一向都很優秀啊,這麼小小的年紀抑鬱什麼呢?

到網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她的心開始一陣陣地驚悸:原來,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不僅已悄然拿走了許多成人的快樂,讓人們整日疲憊不堪地追逐著所謂的成功,已經讓很多人疏遠了幸福,連許多孩子也受了感染,整天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已經遠離了少年無憂的快樂……

那天晚上,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天的雨停了,她一個人站到醫院頂層的陽台上,想靜靜地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猛地抬頭,她看到了夜空裏久違的那輪皎潔的月亮,看到深邃如海的夜幕中那顆顆閃爍的星辰,仿佛一隻隻脈脈含情的眼睛,在悄悄地訴說著綿密的心事。那樣的靜美,是美麗無言的詩句,瞬間就把她的心揉得潮起潮落。她想起了遙遠的故鄉,想起了盛滿快樂的童年的夏夜,流星滑過天宇的驚喜還沒散去,她和小夥伴們便追著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奔跑在混著青草和泥土好聞的氣味的鄉村大道上,笑聲一串串地撒進路旁的莊稼地裏,和那起伏的蛙聲呼應著,直到母親那親昵的呼喚傳來,她才帶著一臉快樂,戀戀不舍地回到那間小屋。

接下來,在那盞25瓦的白熾燈下,她又拿出父親給她的那副漂亮的羊拐,坐在炕上,隨著花布口袋的起起落落,羊拐變換著花樣,被她靈巧的小手一次次地捉起、撒開,直到汗津津地被媽媽哄進甜甜的夢鄉,還不知不覺地嗬嗬地笑出聲來……

那是生命中多麼美好的一段時光啊。

自從全家搬到城市裏,她的快樂就在一天天地減少了,先是忙碌地學習、學習,然後是忙碌地工作、工作,一個個欲望拖著她不停地去奮鬥,去追求成功……簡直太忙了,她甚至連續幾個月裏,難得有時間與家人一起好好地吃一頓晚餐,更不用說關心女兒的成長了,除了不時地問問女兒的學習情況。

望著病床上好容易才睡下的女兒,她不禁潸然淚下,為自己遲到發現而愧疚:不知不覺中,她像許多家長那樣,已經很自然把快樂從女兒身邊拿走了,卻將忙碌和勞累硬性地塞給了女兒,並以愛的名義,以關心女兒未來的理由,自以為是地剝奪了本屬於女兒這個年紀的快樂……

第二天,她便毅然地向領導打了報告,主動降職降薪,隻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陪女兒。

她帶著女兒去了廣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看著女兒追著羊群歡快地奔跑,就像一隻在草地上撒歡的小羊那樣;她帶著女兒去了大興安嶺深處,兩人挎著小筐鑽進樹林裏去采蘑菇,也采回一束束漂亮的野花;她還和女兒在美麗的烏蘇裏江畔,一同追逐雪白的浪花,鄭重地投下一個寫滿秘密的漂流瓶;她還鼓勵女兒自己報名去參加了以“磨練與體驗”為主題的夏令營,讓熾烈的陽光曬黑皮膚,也曬出了健康和堅強……

女兒重返校園後,她告訴女兒:快樂第一,以後再也不問她考試的名次了。她尊重了女兒的選擇,讓她自己去書店買自己喜歡的書看,不再強迫她報名課外補習班,隻讓女兒每天輕輕鬆鬆地上學。有時,個別老師的作業留得太多了,她還心疼地親自上陣給女兒打下手,幫助女兒擠出時間去看喜歡的漫畫,她甚至還教會了女兒一些化解繁重作業的“妙招”,和女兒成了尋找快樂的同盟……

看到女兒每天臉上那毫無遮攔的快樂,她的心裏也充滿了難以言表的快慰。令她感到驚喜的是,自從她輕鬆地工作以後,她有了更多時間操持家務,柴米油鹽挨個兒認真琢磨,家裏一下子溫馨了許多。丈夫也在她的感染下,謝絕了許多應酬,變成了一個戀家的男人。一家三口常常坐在一起,輕鬆地交流各自得到的信息和感受,她還把自己的感想寫成文章發表到報刊上,竟然收到了一些讀者的來信,著實地享受了一番“當作家”的快樂……

更令她驚訝的是,女兒中考竟然考出全校第一的成績。許多孩子家長紛紛向她請教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她慚愧地說應該感謝女兒,是女兒教會了她:別拿走了孩子身邊的快樂,讓孩子帶著愉悅的心情去輕鬆地學習,而不是背著重負前行……

是的,不再拿走女兒的快樂,不再拿走自己的快樂,讓快樂感染快樂,讓幸福握緊幸福,正是最好的學習和工作的方式,也是品味生活、享受人生的最好的方式。

沉重的十元錢

要是他的生日在寒暑假裏,那該有多好啊。

可他的生日偏偏在開學後的第二個星期,這時候每個同學的兜裏都揣著不少錢,即使像他這樣的貧困戶,也有兩個月的生活費。

他們寢室早已有了不成文的規定,誰過生日都得請大家到飯店吃一頓,他已逃過兩次了,在中專讀書的最後一個生日恐怕躲不過去了。因為大家從開學那天起,就在念叨著,就已經開始了倒計時。

那天早上,咬咬牙,他故作瀟灑地一揮手,宣布晚上帶全寢室的哥們兒去那家酒樓大餐了一次,他的兄弟們“烏拉”地叫喊著,像中了大獎似的,全然不顧他心裏有多麼地難過。

晚上,八個人圍著一桌豐盛的菜肴,舉杯暢飲。看著大家痛快地幫他把兩個月的生活費輕鬆地消滅掉,他心裏一邊暗罵著這些好吃好喝的室友,一邊為自己寒酸的家境傷感。

也許是心情抑鬱的緣故,沒幾杯酒下肚,他便開始有些頭暈。等大家喝到高潮,有人提議去歌廳唱一會兒歌,他當時恨不得使勁兒踹一腳那個提議者,因為他兜裏的錢實在不多了。

可他最後還是跟著大家進了舞廳。等往學校走的時候,他的錢已花得隻剩下幾塊零錢了。

第二天早上,醒過酒來,摸摸幹癟的口袋,他開始有些懊悔自己昨晚不該那樣逞能,不該活要麵子死受罪,可錢已花出去了,沒法再追回來了,他隻能琢磨怎樣把眼下的日子熬過去。他不想立刻向同學們借錢,怕大家會因此更瞧不起他。

忽然,他想到父親剛剛來到他讀書的城市打工,也許……他忐忑不安地來到那個搬家公司。不巧,父親出去幹活了,等了一個多小時,父親仍沒有回來,他的肚子已經餓了。在馬路邊,他看到兩個啃著幹糧焦急地等著被雇去搬家的鄉下人,他們竟有點兒羨慕地說他父親今天找到活兒了,並告訴了他父親幹活的具體地點。

倒了兩次車,頂著炎炎烈日,他拖著沉重的腳步,七拐八拐,他終於來到一個新建的住宅小區。

他快步走近那棟樓,看到父親正背著一台冰箱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地慢慢挪動著上樓,父親瘦弱的身子好像背負著一座大山,壓得他幾乎佝僂成了直角。他過去想要幫父親一把,父親喊住他,不讓他插手,怕他掌握不好平衡,碰壞了人家的冰箱。

從坐在車上的司機口中,他得知父親和另外兩名搬運工,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時間,從另一個七樓,把兩貨車大大小小的東西搬了下來,再一趟趟地扛上這一個七樓。平均每個人得上下五十多次,還得保證不碰壞雇主一點兒東西,才能拿到十元錢的報酬……

待父親從樓上走下來時,他看見他的上衣全都被汗水濕透,頭發濕漉漉的,像是剛剛洗過一樣散著熱氣,嘴裏呼呼地喘著粗氣。

看到已經五十歲出頭的父親,還要幹那種許多年輕人都吃不消的繁重的體力活兒,而他……一想到在來時路上,他精心編好的向父親要錢的堂皇的理由,他感到自己的臉似被猛地抽了一巴掌,火辣辣的。他垂著頭,沒有回答父親問他為什麼來找他,隻說了一句來看看父親,便轉身跑開了。聽到父親在身後喊他,可他不敢回頭,他的眼淚已經模糊了雙眼。

傍晚,當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寢室時,同寢的一位同學交給他一張揉搓得有點兒皺巴的十元鈔票,說是他父親下午送來的,父親還讓那位同學轉告他——要吃飽飯,別著急,他明天還有活兒,還能給他掙錢……

攥著那浸著汗水的十元錢,他禁不住放聲大哭,同寢室的同學驚詫望著他,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來他才知道——在那個勞動力嚴重過剩的城市裏,像父親這樣沒什麼技藝的農村來的打工者,即使找一份那樣出苦力的活兒,也是相當不容易的,那十元錢是父親來到這個城市掙下的第一筆錢。為了省下五毛錢的公共汽車票,幹了一上午重活兒的父親,硬是走了半個多小時的路才匆忙趕來。父親猜想他肯定是兜裏沒錢了,才去找他的。

不久,他找了一份家教,邊打工邊上學。從那以後,他學習特別刻苦,每學期都拿一等獎學金,生活極節儉,再也沒有胡亂花一分錢。

父親那天親自送來的那十元錢,他一直沒有花,一直放在貼胸口的內衣兜裏,因為那是在他成長的歲月中,父親送給他的一份沉重而珍貴的禮物。每當他看到它,他就仿佛看到了父親那雙關切的眼睛,那裏麵藏著隻有他才能讀懂的深邃的內容……

母親在看著我

陽春三月,溫柔的陽光輕撫著樓前的綠草坪。一個走路搖搖晃晃的兩三歲的幼兒,正推著她的童車,獨自在甬道上津津有味地玩著,她跟前沒有一個看護的大人。

雖說這個小區裏特別安全,可那畢竟是一個太幼小的孩子啊,萬一有一點兒閃失該怎麼辦?在一家大公司當總經理的他,心裏正奇怪幼兒家長的粗心大意。猛抬頭,二樓陽台上一位年輕的母親正一臉慈愛地望著自己的寶寶盡情地玩耍。

哦,原來那位母親嗬護的目光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啊。

當他把這感動的一幕講給妻子聽時,妻子感慨道:“其實,天下做母親的都是一樣的,都在關注著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而很多的孩子並不知曉。你每天上班出去,母親都會趴在陽台上看著你走遠,估計你快要下班了,母親就會到陽台上張望。”

“是麼?我還真不知道呢。”整天忙忙碌碌的他,來去總是腳步匆匆,自從把母親從鄉下接到城市裏以後,他看到的總是母親慈愛的笑容,聽到的總是母親幸福的感慨,但不知母親的目光每天都在跟隨著自己走出家門、走進家門,不知道母親心裏藏了許多的牽掛,隻是她從沒有跟自己說起。

一天,公司突發了一件重大事故,司機小王火速駕車趕到他住的樓前,接他趕往事發現場。為了抓緊時間,車一停,小王便打開車門迎接他。可是,小王看到他神態自若地從樓裏走出,跟往常一樣慢慢悠悠地走過來,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公司裏發生了重大事件。

走到車前,他小聲地叮囑了小王一句:“別慌,一定要慢慢地開,要像往常一樣。”

小王不禁心生納悶:在公司裏一向雷厲風行的他,遇到這麼重大的事件,怎麼還能這般地鎮靜?

等小車緩緩地剛一駛出小區,他滿臉立刻布滿了焦急的神色,大聲地催促小王:“保證安全,能多快就多快,火速趕到現場。”

車子一路疾馳。他不停地打著手機,果斷而急切地給公司各個部門布置著應急工作。

事後,小王滿臉困惑地問他:“那天,公司出了那麼大的事故,您走出家門時,為什麼還像往常一樣閑庭信步,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為什麼車一出小區您整個人就都變了?”

他笑道:“因為母親在看著我。”

“母親在看著您?”小王仍不大明白。

“你不知道,母親每天都趴在陽台上看著我上下班,我不想讓母親看到我緊張的神態和慌亂的腳步。那樣,她會為我牽掛一整天的。我知道情況很緊急,可我也沒有理由讓母親跟著我擔心啊。”他沒有跟小王講,母親這一輩子為了他吃了很多的苦,為他操了很多心,一直看著他一步步成長。他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逃不出母親關注的目光。

那天,當朋友在酒桌上講完上麵的這些瑣事後,一位大學教授激動地說出了在座所有人共同的心聲:“沒錯,我們的母親都在看著我們,單單是為了母親關心的目光,我們都應該做得更優秀一些。”

是啊,永遠不要忘了,在我們的背後,母親愛意充盈的目光,一直在追隨著我們,一直在關切地看著我們向前延伸的人生之路……

奇跡的名字叫父愛

那是青蔥的少年時代,極其偶然的一天,他從廣播裏聽到了美妙的鋼琴曲。就在那驚雷般的一瞬,他心中湧起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擁有一架鋼琴,彈奏出震撼心靈的樂曲。

然而,直到60年代兩個女兒出生後,家境始終清貧的他仍沒有機會彈鋼琴,擁有自己的一架鋼琴,那更是近乎天方夜譚的奢望了。但夢想的種子已經播下了,開花與結果的景象,已經無數次地在他腦海中浮現過。每一次,都像那首雄壯、激越的《命運交響曲》,重重地撞擊著他不甘放棄的心靈。

他要讓女兒從小就能在那黑白鍵上彈出清泉般的旋律。那年他25歲,上有老下有小,他每月的工資隻有60元,而當時最便宜的一架鋼琴也要1200元。於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想法,緊緊地攫住了心——沒技術、沒設備的他,決定要用手工為女兒做一架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