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隨著現代自動控製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大規模運用、互聯網與電子計算機的普及、辦公自動化和家居智能化的實現,人類在自動化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步進入了成熟期,但不論是古希臘的安提基特拉機械還是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其基本原理都是通過機器進行一係列邏輯和運算,從而得到預先希望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智慧起主導作用,機器處於從屬和輔助的地位。未來不論自動控製理論和實踐取得多麼大的進展,邏輯和計算基本原理仍然是自動化乃至整個電子信息科技和工業的基石。
三、從古希臘廟門自動開啟到瓦特的蒸汽機調速器,自動裝置的發展與應用曆程
自動裝置的出現和應用在18世紀以前。早在1世紀,古埃及和希臘的發明家就創造了一些機器人或機器動物來適應當時宗教活動的需要。到近代,17世紀以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國家相繼出現了多種自動裝置。
18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是自動化技術的形成時期。社會的需要是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動力。自動化技術是緊密圍繞著生產﹑軍事設備的控製以及航空航天工業的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四、從二次開發應用到自主創新,我國自動化發展曆程和前景展望
我國工業控製自動化的發展道路,大多是在引進成套設備的同時進行消化吸收,然後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的。目前我國工業控製自動化技術、產業和應用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工業計算機係統行業已經形成。工業控製自動化技術正在向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就依靠技術進步(新設備、新工藝及計算機應用)開始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使工業得到飛速發展。20世紀末,世界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全球市場的形成。全球市場導致競爭空前激烈,促使企業必須加快新產品投放市場時間(Time to Market)、改善質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務體係(Service),這就是企業的T.Q.C.S.。雖然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CIMS)結合信息集成和係統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業實現“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信息以正確的方式傳給正確的人,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即“五個正確”。然而這種自動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是一種高投資、高效益同時是高風險的發展模式,很難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所采用。
在我國,中小型企業及準大型企業走的還是低成本工業控製自動化的道路。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PC-based工業計算機(簡稱工業PC)的發展,以工業PC、I/O裝置、監控裝置、控製網絡組成的PC-based自動化係統得到了迅速普及,成為實現低成本工業自動化的重要途徑。
從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第一台試驗性數控係統,數控技術到現在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曆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不同層次的開放式數控係統應運而生,發展很快。目前正朝著標準化開放體係結構的方向前進。我國自動化控製係統的開發與生產,通過“七五”引進、消化、吸收,“八五”攻關和“九五”產業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基本上掌握了關鍵技術,建立了數控開發、生產基地,培養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自動化產業,也帶動了機電控製與傳動控製技術的發展。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成為科技和生產發展的資本與動力,而自動化技術的戰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視程度,也將更加鮮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