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青奧會的理念詮釋(1)(1 / 3)

【上篇 青奧會經緯叢論】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簡稱為“青少年奧運會”或“青奧會”。青奧會是當今世界的新型體育運動賽事,它是國際奧委會為貫徹“奧林匹克憲章”而增設的一項

國際性的體育盛會,是專門為全世界青少年而開設的一個集體育比賽、文化和教育於一體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作為一項專為世界各國青少年打造的體育賽事,青奧會融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相關內容。除去體育競賽本身,青奧會更加注重在運動會舉辦期間的教育功能,主張把青少年的注意力吸引到體育運動上,把奧林匹克“平等、自由、和平”的理念根植於青少年心中,將奧林匹克精神和奧林匹克內涵從孩童時代就發揚光大,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關注奧運會,共享奧林匹克的光榮與夢想,從而達到體育、教育、文化與奧運精神的共同發展。

【第一節.青奧會的起源】

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百餘年的發展曆程中,教育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廣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功能之一。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創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目的即在於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少年,進而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和諧發展。

一、舉辦青奧會的原由

1989年10月,剛剛當選歐洲奧委會主席的雅克·羅格先生就提出創辦一項青少年賽事的動議。當時運動員之間的交流僅限於成人層麵,青少年之間則缺乏暢通的溝通渠道。在青奧會正式誕生之前,1991年,在羅格的祖國比利時舉辦了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1998年,俄羅斯在國際奧委會的支持下,嚐試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澳大利亞從2001年開始舉辦奧林匹克青年節。這幾項重要的青年賽事和活動均附著了部分青奧會的DNA片段,最後終於拚接成現今完整的青奧會基因圖譜,這些活動成為促成青奧會誕生的實踐之源。

(一)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青奧會之形

1991年7月18~20日,第一屆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簡稱EYOF)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兩年後在意大利的奧斯塔舉辦了冬季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這是依據1990年時任歐洲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的提議而設立的洲際青年體育比賽。從1993年起,EYOF每隔兩年,在異地分別舉辦夏季和冬季奧林匹克青年節。EYOF參賽運動員的年齡限製在13~18歲。歐洲夏季和冬季奧林匹克青年節的比賽項目和規則等內容都是參照現代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標準,但其規模要小得多。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逐漸發展至1999年以後,夏季和冬季青年節參加國分別穩定在48個和40個,參賽運動員人數則分別控製在2500人和1200人。多數研究者認為,青奧會形式上與EYOF較相似,為此青奧會應該脫胎於此。其實EYOF隻是一項洲際性青年賽事,除競技比賽外,文化和教育活動內容幾乎為零。因而,我們認為歐洲奧林匹克青年節隻是青奧會之形。

(二)世界青少年運動會——青奧會之體

1998年7月11~19日,首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舉行,這是一屆獲得國際奧委會同意、支持和讚助的國際綜合運動會,要求參加者年齡不超過17周歲,賽會口號是“莫斯科:為兒童開放的世界”。聖火在希臘雅典點燃後,途經俄羅斯13個地區的傳遞,最終到達莫斯科市的主賽場。比賽除設置足球、田徑、遊泳、籃球、排球、網球、體操等15個奧運會項目外,還設有高爾夫球、台球、美式足球等29個在青少年中盛行的表演項目。此屆盛會有來自131個國家和地區的750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參會。在首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上,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和科學活動,如“青少年、科學和奧林匹克”世界論壇,“跑入21世紀的馬拉鬆:體育反對艾滋病和吸毒”係列講座,俄羅斯玩具節,世界青年交響樂團音樂會等。世界青少年運動會的所有誌願者都是青少年,賽會報紙也由青少年自己出版發行。當時的莫斯科市市長盧日科夫也因成功舉辦世界青少年運動會而獲得奧林匹克金質勳章。

與EYOF僅是洲際性規模不同,首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顯然是世界級的,而且直接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支持和讚助。就其規模、體製、與國際奧委會關係以及得到的讚許而言,可以認為,世界青少年運動會已具備青奧會之體。

盡管世界青少年運動會原計劃與奧運會一樣每四年舉行一次,且在夏季奧運會之前的一年舉行,但實際上此次莫斯科世界青少年運動會成了空前絕後的、唯一的一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世界上的一些體育強國,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都沒有派出代表團參加此次莫斯科舉辦的首屆世界青少年運動會,缺乏主流體育強國的積極響應可能是其難續下文、後繼無賽的主要原因。由此也表明,從單純競技向競技、文化和教育相結合的嬗變,有可能招致一些體育強國和利益集團的輕視乃至抵製。由此觀之,後來國際奧委會對所屬各國奧委會要求最少派出4人、最多70人參加青奧會的強製規定,則是為青奧會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製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