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風格是在特殊且被認定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個人與課程、教材結構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可能偏好一種或多種教學策略的學習方法。
學習風格即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生理行為,是學習者知覺、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並對它作出反應的相對穩定的指標。
學習風格是個體用來處理教育信息和穩定的行為表現方式,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等製約人發展的各種變量影響下形成並貯存在個體神經組織和個性的深層結構之中。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在長期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這種學習方式,指學習者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采用的方法、策略、步驟;這種學習傾向,指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動機、態度、情緒體驗、堅持性以及對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的偏愛。
……
盡管各種理論的著眼點不同,表述也不同,但其實質是相同的。它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獨特性學習風格是在學習者個體神經組織結構及機能基礎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長期的學習活動而形成,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人而異。
穩定性學習風格是個體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一經形成,即具有持久穩定性,很少因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兼有活動和個性兩種功能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習風格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即使這一過程得以順利進行,又使這一過程及其結果接受個性的影響。學習風格的這兩種功能始終都是同步發生作用的。
當然,學習風格的穩定並不表示它是不可以改變的,每一種學習風格既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在看到其穩定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其可塑性。
一、學習風格的要素
學習風格的要素,由於研究者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類。下麵作一簡要介紹。
鄧恩認為學習風格要素可分為五類:
環境類:指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適應與偏愛。包括對學習環境靜鬧、光線強弱、溫度高低甚至坐姿等的適應與偏愛。
情緒類: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持久性、學習責任心等。
社會類:包括獨立學習、結伴學習、與成人或其他不同的人一起學習等。
生理類:包括對聽覺、視覺等感官刺激的愛好,習慣性的生理反應、時間節律等。
心理類:包括分析與綜合、沉思與衝動、對左右腦的使用及偏愛等。
凱夫則把學習風格要素分成三類:
認知風格:包括接受風格、概念化與保持風格等。
情感風格:包括注意風格、期望與動機風格。
生理風格:包括男性、女性行為,與健康有關的行為,時間節律,活動性,環境因素等。
譚頂良根據我國的文化製度、教育製度等特點,把學習風格分為三類:
生理要素:包括個體對外界環境生理刺激的反應、接受外界信息時的不同感覺道、時間節律等。
心理要素:包括認知的、情感的和意動的三個方麵。認知方麵又包括辨別、歸類、信息加工、分析與綜合、記憶過程中的趨同與趨異、沉思與衝動;情感方麵包括理性水平、學習興趣與好奇、成就動機、控製點、抱負水準、焦慮程度等;意動方麵包括持久性、言語表達、冒險與謹慎、動手操作等。
社會性要素:包括獨立學習與結伴學習、競爭與合作等。
胡斌武認為學習風格可分成兩大類:
生理性學習風格:包括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如光、聲、溫、味等的選擇傾向、對學習時間的偏愛等。
心理性學習風格:包括認知要素(認知風格、思維風格、信息加工風格等)、情感要素(成就動機、抱負水平、焦慮程度等)和意誌品質要素(學習的信念、意誌心理準備、學習積極性等)。
他認為,學習活動的進行,需要學習者根據自身生理、心理狀況,根據學習內容、學習情景來選擇學習方式,這一過程體現出了一定的學習風格。所以,學習風格要素應該是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麵的。
綜上所述,學習風格的要素可以分成三個層麵五個部分。
第一,心理性層麵。包括:(1)學習風格的認知部分。如知覺過程中的聚焦或掃描,歸類的寬窄,思維中的分析或綜合、沉思或衝動,記憶中的趨同或趨異。(2)學習風格的情感部分。如學習的自覺性水平、學習興趣、成就動機、控製點、抱負水準、焦慮程度。(3)學習風格的意動部分。如堅持性、言語表達、動手操作。學習活動認知的、情感的和意動的三個特征,以意動為核心相互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