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梭袁隗可謂是耗盡心思,蔡邕也教了袁梭很多東西,對於儒家思想,洛龍可不感興趣。八歲了,蔡邕去修訂六經了,在袁隗幫助下,龍拜了司空喬玄為師,這個可是真正拜師了。喬玄很忙,已經六十歲了還出仕。洛龍平時以看書為主,每個月有五天時間可以去找喬玄請教問題,在洛龍要求下,袁隗找來了王越當洛龍劍師。沒點武藝的人等於玻璃…
喬玄(109~183)字公祖。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東漢名臣。喬玄年輕時曾任縣功曹。因乞求豫州刺史周景任命自己為陳國從事,追究陳相羊昌的惡行而聞名。後被舉為孝廉,曆任洛陽左尉、齊相及上穀、漢陽太守、司徒長史、將作大匠。桓帝末年,任度遼將軍,任內保境安民,又擊敗鮮卑、南匈奴、高句麗侵擾。靈帝初年,遷河南尹、少府、大鴻臚。建寧三年(170),遷司空,轉司徒。光和元年(178),遷太尉。喬玄看到國家日益衰弱,而自已無能為力,於是托病被免官。光和六年(183)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王越據傳說他是東漢末年第一劍術大家。後魏文帝曹丕在《典論》中提到過“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遊,具得其法”,其中“斯術”即指劍術,所提到的史阿,就是曹丕的劍術老師,說史阿的劍法是在和王越一起遊學的時候向王越學習的。總之,王越劍法稱雄洛陽,一般為人所公認。王越在漢末野史中是非常有名的,其人身手高絕,有大漢第一劍師之稱,傳說他還當過漢獻帝的劍術老師。隻是因為他出身草莽,上流社會都不齒於與他交往。而他本人卻以攀上上流社會為榮,處處趨炎附勢。在這當真有此人吧。
王越長著國字臉,手很長,穿著一襲淡藍的長袍,看著龍說:“袁公子欲習何劍?”“護身之劍!”王越看著龍說:“護身?攻窮則守,守窮則攻,以攻代守,以傷搏命?”王越現在還沒後來那麼勢利,龍點下頭說:“正是。”“大成或是小成,尚是精通?大成少需二十年,小成五年,精通僅需一年即可?”王越對於教袁梭可不感冒。“我想要屬於自己的劍!”王越愣住了,還以為袁梭會選精通甚至要求更低,但這個回答讓王越沉思起來,什麼是自已的劍?許久,洛龍發現王越氣勢變了,“哈哈,王某通百種劍法卻少了自己之劍,多謝袁公子點通!”劍的擊法有;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我理解是在於身體平衡掌握,身體柔韌度體現以及手腕突然發力進行傷害。
世家對文武並不太看重,他們在意是下一代是否成才,是百官之首還是兵鎮一方都是一個世家實力的一部分,就算一個小縣令也是一個實力棋子,像袁家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在意的是下一代掌門。王越總結了自己經驗,開始創劍,並且給了一個訓練計劃出來,一是練書法鍛練臂力,二是練打鐵,鍛練腕力,三是練身體,其實跟瑜珈沒啥區別…練完這三種才正式練劍。打好基礎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