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後,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後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製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後之名,但得皇後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後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複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後。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後的名號呢?她隻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豔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後。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談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裏麵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裏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鍾馗王,鍾馗故裏、財神之鄉陝西戶縣整理,《長恨歌》的傳說:
傳說:楊貴妃,原名楊芙蓉,小名玉環,道號太真,楊玉環天生麗質,姿色超群,性格婉順,善解人意,精通音律,尤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於天寶四年(745)選入宮中,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歲)。臨潼驪山北麓華清池的“貴妃池”是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
話說鍾馗被唐玄宗封為“賜福鎮宅聖君”後,由吳道子繪成《鍾馗賜福鎮宅圖》懸於宮庭大內楊貴妃臥內,宮內盛傳“賜福鎮宅,唯真鍾馗”“鍾馗真神顯,送來福祿壽禧安”,為祈福佑安,楊貴妃****虔誠膜拜,檀香氤氳繚繞。整日麵對生得豹頭環眼,鐵麵虯鬢,相貌奇異,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的鍾馗畫像,貴妃不由日久生情,將鍾馗視同自己唯一的知音和知已,時常與鍾馗傾訴衷腸將心中的悲喜說與鍾馗,還為鍾馗彈琵琶,跳歌舞《霓裳羽夜曲》,設酒宴。
由於有真神鍾馗相伴,楊貴妃氣定神閑,無牽無掛,日漸豐滿。
有一天,天降大雨,楊貴妃又君呀郎呀的禱念起來,這時旦見空中一道電閃雷鳴,鍾馗顯聖道“皇之妃,鎮鍾馗,莫妄為!” 鏗鏗作響,貴妃幡然悔悟,跪拜謝神。自此一後,貴妃更加敬重鍾馗,稱鍾馗為“正人真君”一心事皇,再無二心。
為了報答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知遇之恩,後來鍾馗托夢給周至縣尉白居易,為紅顏知己寫下了千古絕唱:
長恨歌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