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千古才女——謝道韞(1)(2 / 3)

後來王凝之在做會稽內史時,正值天師道首領孫恩和盧循從海島進攻會稽,王氏家族從曹魏時起就世代信奉天師道,迷信的王凝之就對部下說:“我已請來了得道大仙,借來鬼兵守護各個海港要地,你們不必擔心”。於是守兵便放鬆了戒備,結果孫恩順利的攻占了會稽。當別人勸說王凝之一同逃跑時,王凝之又天真的認為自己和孫恩都是天師道的信徒,孫恩一定會看在張天師的情分上放自己一馬,就拒絕出逃。豈知階級矛盾又怎是宗教所能調和得了的?王凝之就這樣糊裏糊塗做了農民起義軍的刀下之鬼。

關於六朝時期的陳郡謝氏家族,筆者曾在此前的相關成果中作過不同程度地探討,但由於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這些成果中大都存在言未盡意的地方。今值“中華姓氏文化節伏羲與中華姓氏文化研討會”召開之際,草成此文,以作拾遺補闕式的研究。

謝氏家族祖居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家族的來源可能與周宣王時期的申伯有關。《邵思姓解》曰:陳郡謝氏,“周宣王後中伯食采於謝,因而氏焉。”這裏的“周宣王後”,實為“周宣王時”之誤。由於申伯當年的食邑在今南陽、唐河一帶,陳郡謝氏的租居地離這裏隻不過幾百裏的路程,因此可以認為,陳郡謝氏可能是從古謝邑遷徙而來的。另據《漢書》、《後漢書》等記載,兩漢時,汝南郡(治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名士謝廉,召陵縣(今河南郾城東)有碩儒謝甄,二人的祖居地都去陳郡陽夏不遠。或許,二人或二人中的一位與謝氏家族有某種血緣上的聯係。

不過,謝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齊王芳時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他當時所任的官職盡管不高,但由於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職的地點又是曹魏的中心之一,仍為謝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從此,謝纘子衡、衡子鯤、鯤弟褒等相繼在魏晉時期進入仕途,不同程度地為家族贏得了聲譽,並使自己的家族從——般的官宦之家演變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東晉中葉以前,謝氏像以後那樣與琅邪王氏齊名的一流世族地位還沒有形成,家族成員被人輕視的事情還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正如近代學者餘嘉錫先生所說的那樣:“謝氏雖為江左高門,而實自萬、安兄弟其名始盛。謝褒父衡雖以儒素稱,而官止國子祭酒,功業無聞。……後來太傅名德,冠絕當時,封胡、羯未,爭榮竟秀,由是王、謝齊名。”

東晉中期,謝氏家族傳到謝安、謝萬、謝石和謝尚、謝玄、謝琰等人,亦即謝纘的曾孫和玄孫輩,是謝氏家族最為輝煌和最為榮耀的時期。當時,謝安由於超人的聲譽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寶座,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各領強兵遍布方鎮,謝氏家族的人幾乎壟斷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形成了與皇族司馬氏“共天下”的局麵。特別是公元383年,由謝安坐鎮京師任總指揮、謝石任征討大都督、謝玄任前鋒都督、謝琰任輔國將軍,4人聯合導演了一場震古爍今的“淝水之戰”,創造了8萬人大勝前秦25萬入侵者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更使謝氏家族無限榮光。事後,謝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貴無比,不僅獲得了應有的獎賞,而且還使家族的一流門閥地位得以確立。

從東晉到南朝,是謝氏家族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中,謝氏不僅擁有在社會上排名第二的高峻門第,而且還享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特權。其優越的處境,有時連皇帝也望塵莫及。根據近人的研究表明,在東晉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謝氏見於史傳的人數就有12代、100餘人。他們大多進入仕途,遍布政界和軍界,發號施令,高居人上,有時還能擺布皇帝。這一時期的封建政權由晉而宋,再由宋而齊,而梁、而陳,亡國之後的帝王之家想求為平民而不可得,而他們則不受朝代的限製,可以累朝累世永遠貴顯。甚至一些出身寒微的開國皇帝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還把能得到謝家人主持的登極儀式作為一種榮耀,而他們有時對這種事情也不屑一顧。可見,他們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上所處的地位是多麼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