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時期,謝氏家族還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擁有自己的莊園、山林和勞動人手。當時的朝廷有明文規定,在官之人都可以按官位高低占有土地、山澤和佃客,多者可以占田50頃,佃客40戶,少者也可占田10頃,蔭客5戶。謝氏族大官多,擁有的土地和勞動人手也就多,經濟實力自然雄厚。所以在晉末和南朝的時候,謝安孫謝混“仍世宰輔,一門兩封,田業十餘處,僮仆千人”。他死後10餘年,至宋元嘉中(公元424——453年),夫人東鄉君去世時,就有“資財巨萬,田園十餘所,又會稽、吳興、琅邪諸處,太傅(安)、司空琰時事業,奴僮就有數百人”。而謝玄曾孫靈運,在會稽始寧擁有更多的田產,其中包括兩座山、水田旱田、5所果園,以及大麵積的竹林菜圃。這種龐大的莊園經濟,在當時世族中首屈一指。
謝氏家族還人才濟濟,各有所長。短短的200多年中,不僅出了許多叱吒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出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詩人。其中如謝安、謝玄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早已名垂青史,謝靈運、謝眺的文學成就亦為世人矚目。謝道韞詩文俱佳,不失女中魁首;“前有封胡(謝韶)、遏末(謝淵),後有覽(謝覽)、舉(謝舉)”,亦皆族中俊秀。語雲“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謝氏所以能累世貴顯,正是他們維係著箕裘家風不墜。
所以,謝氏家族便成了眾所仰望的高門大族。唐人柳芳在評論南北朝世族時說:“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這是把謝氏排在六朝貴族的第二位;南朝人紀僧真向齊武帝請求當世族,齊武帝讓他去征求謝氏的意見,可見在皇帝眼中,謝氏也是世族領袖;後來粱朝宰相侯景想與謝氏聯姻,梁武帝也認為侯景家的級別不夠,與謝氏所處的不是一個檔次。上述這些事實無不說明,謝氏家族在當時的確處於高不可及的特殊地位。
謝氏家族在六朝時期所以能夠持續貴顯,除依靠家族成員的不懈努力以外,還利用了兩個基本手段:一則“宦”,另則“婚”。前者是保持政治地位不變的根本,後者則是社會地位的可靠保證。僅就“宦”而言,不同時期的謝氏家族還有不同的特色。
從謝纘在曹魏中葉為謝氏家族開基到東晉末年以前,是謝氏家族的上升時期。在這一時期中,謝氏家族共傳5代,有史可考者25人,其中有21人進入仕途。其第一代謝纘初顯於仕宦後,第二代謝衡便曆官博士、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太子少傅,以精通儒經、知識淵博而任皇帝、太子身邊近侍,開始進入中央政界。三世謝鯤“不恂功名”,對仕宦持消極態度,擔任的最高官是豫章太守,但他在社會上有極高的名聲,被譽為“朝廷之望”。他的胞弟謝褒則出任了吳國內史一職,擁有著一個頗有政治、經濟實權的地方職位。謝氏家族的第四代,即謝安等人所在的世代,可考的7人中有6人進入仕途,入仕的時間都在東晉建國以後。從所任官職上看,6人中有3人擔任過一品高官,官位最低的1人也居五品之職。此外,6人中還大都擁有軍權,其中5人有將軍號,3人開府,4人出據方鎮。緊接其後的第五代有11人入仕,其中最高官一品2人,最低官六品2人,有將軍號者2人,1人開府,1人任職方鎮。這兩代人生活正東晉中葉前後,他們生機勃勃,握兵執政,在中央擔任參與決策的要職,在軍界出據重鎮,操縱全國的政治和軍事命脈。東晉軍隊“北府兵”的組建和“淝水之戰”的勝利也都由這兩代人完成,他們幾乎支撐著當時的整個東晉朝廷。
謝尚是第一個擔任高級官職的謝氏家族成員。他在政界的最高職務是三品尚書仆射,在軍界是二品衛將軍,贈開府。他是謝鯤的長子,謝安的堂兄,一生主要從事軍事活動,先後任過江州、豫州刺史,有鎮西將軍等軍號8個,都督軍事5次。
謝安是謝尚以後地位最高、名聲最重的一人,實際上也是整個家族的標誌。他當政時,推薦從子謝玄出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廣陵相、監江北軍事,建立了精悍善戰的“北府兵”,奠定了家族的武力基礎。在淝水之戰中,主要軍界職務全由謝家人擔任。戰後,謝安進位太保,都督揚、江、徐、兗等15州軍事,掌握全國軍政大權;謝石進為中書令,掌握朝政中樞;謝玄進號前將軍,假節;謝琰也任護軍將軍。不久,去世後的謝安又與弟石、子琰、兄子玄同日封公,確立了絕對的政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