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就是四十八錢,可以換一鬥零二斤糧食嘞。
一個月,就是一千多錢。一年就是十二兩多銀錢,可以買兩畝地了!
不行,這隻雞可得好好供著!”
沈氏反應過來,轉身回屋。
掀開床上的被單,從床上又拿了一把稻草,給母雞做了個像模像樣的窩。
牛培安捧著雞蛋進了屋。
臉上的笑是止都止不住:“媳婦兒。
今兒你帶著喬鳳和兩個小丫頭,去鎮上買兩件新棉襖子過冬去。
順便再買兩斤魚來!
再添買兩車柴火,竹椅子什麼的。
你身上的衣服也穿了好些年了,給自己買些好的衣裳來。
再買一車糧食,一整塊板油來!”
沈魚嗔道:“眼下手裏有了錢,就這樣大手大腳的使?”
牛培安笑道:“當使的還是得使的,板油留著過年吃!
再買一扇木門來。”
北宋初期,板油是比豬肉的價格低的。
北宋以羊肉為尊,所以豬肉的價格倒不算貴。
十二錢一斤。
而板油比豬肉便宜一半,一斤六錢。
不過這樣價格的板油,那些很窮很窮的人家也是吃不起的。
豬肉在宋朝,處於一個皇家和貴族不肯吃,很窮的窮人又吃不起,不知如何烹煮的。
大多數都是一些中層和中下層的家庭愛豬肉。
吃了早飯之後,牛培安去了碼頭幹活。
而沈魚和牛喬鳳母女四個,是徒步走到鎮上的。
沈魚還帶了兩隻破碗到鎮上,讓鎮上的出鋦匠補碗。
徒步走,不是牛喬鳳舍不得錢雇車去,而是有牛車的那戶人家離得實在是太遠。
整個牛家村附近前後十公裏,都沒有一戶人家有牛。
鎮上的市集分東西兩市,牛喬鳳和沈魚逛的是平民常逛的東市,西市是有權有勢的人家逛的。
牛舫儀和牛孟香姐妹倆到了鎮上後,高興得又跑又跳,這是她們第一次來鎮上。
這也是牛喬鳳第一次見到古代的小鎮。
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
小鎮上還有很多破衣爛衫的人,大多數人,不論男人,還是男孩女孩,都是光著腳丫子的。
不過,他們看著都不是流民,也不是無家可歸的人。
因為他們有的人推著板車,板車上一堆貨物。
有的人推著木車,木車上載著一二十斤重的貨。
有的挑著擔,赤著腳丫子叫賣。
有的挑著一些野味販賣。
而比他們更窮的人,不論男女,很多人都是在早秋的季節,光著膀子,赤著腳。
有的是光著腿。
有的沒了腿,還赤著身子,攣縮在角落,冷得瑟瑟發抖,乞求過往的行人施舍一些飯菜。
但沒有人給他們施舍飯菜。
店裏出來一個店小二,將剩下的飯菜倒給狗吃,也不給他們吃。
當店小二把飯菜倒給狗的時候,那些餓極了的人一擁而上,從狗碗裏和兩隻狗搶飯吃。
也有不少人富裕一些,穿著細布對襟長衫,富裕下身穿著黑布軟底棉鞋。
家境好些的女人則穿著桃紅。
或青綠色,或暗紅色等,細布對襟長衫,下穿著荊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