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
官本因民而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善民生。群眾利益無小事,是中國共產黨宗旨的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誌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
鄧小平同誌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曾多次強調:“人民滿不滿意、人民高不高興、人民讚不讚成,應當成為衡量我們一切工作與言行的標準。”
要讓人民群眾滿意,就要切實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比過日子更重要的。百姓的“柴米油鹽”,從表麵上說,的確是再小不過的家庭瑣事,但是,小事情透視大道理、小問題影響大發展。溫家寶總理曾說:“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在這個13億的基數之下,再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無比巨大的問題。”群眾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社會安定和諧的一磚一石。“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關係著百姓的切身利益。群眾的事沒有小事,每一樁都值得謹慎對待,解決好老百姓的柴米油鹽,讓老百姓過上踏實、舒心的日子,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大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中國共產黨針對當前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提出的政治要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變化,我們的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遇到了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一些人沒有意識到:小事不解決,往往會釀成大事。許多安全事故,如近年來發生的山東膠濟鐵路相撞、頻頻發生的礦難、山西潰壩事件——幾乎每一次重大事故,都是由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在群眾工作的問題上,往往也因為一些小事沒有解決好,導致群眾怨聲載道,幹群關係惡化,終於釀成大禍。貴州甕安事件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凡此種種,都嚴重背離了黨的宗旨,損害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知道,唯有把群眾生活生產中的小事解決好,群眾才會安居樂業,政權才可得到鞏固,社會才能達到和諧。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對於每一件小事,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高度落實。隻有做好小事、抓好細節,我們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隻有真正認識到“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認真實踐,幹部隊伍的作風就會有大的轉變,工作成果才能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群眾利益無小事,無論對於政府、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這都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和原則。把群眾的事做好了,政府才能夠取信於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擁戴。把人民群眾和消費者服務好了,一個企業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支持;特別對於我們的領導幹部來說,對千千萬萬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勞動者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是職責所在。隻有服務好社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能對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