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全力以赴才會化被動為主動(1 / 1)

一向信奉“哀兵必勝”的牛根生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是“哀兵”,“全力以赴衝出去”是惟一的選擇。

在蒙牛,沒有盡力而為,隻有全力以赴。塑造“三全員工”——全心、全力、全時(“全心”就是忠誠,“全力”就是幹勁,“全時”就是無間斷)始終是蒙牛隊伍建設的宗旨。從領導層到普通員工,正是各個崗位上的全力以赴,所彙聚的力量成了蒙牛速度的助推器。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蒙牛選擇的第一個重點市場,不是家門口的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輾轉3300公裏才能將貨送達售點的深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深圳叱吒風雲的經銷商烏日娜,起步時卻不知道“分銷”為何物,但她愣是成長為蒙牛經銷商中的“三大闖將”之一。我們來聽聽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內幕》作者張治國采訪時敘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或30日,烏日娜給楊文俊及牛根生打電話,決定開始做牛奶。那時市場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沒幾天就失敗了。烏日娜對牛根生說:“相信我吧,我一定幹好。”

5月8日,牛根生和楊文俊拎著十幾箱牛奶來到深圳,到先行人(孫先紅)廣告公司落腳。大家一起在市場上買了各種品牌的牛奶,進行盲測,結果每個人都感覺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滿了信心。

一個月後,烏日娜穿著皮鞋將所有商場走了一遍,一說內蒙古的產品,都不要。說,我們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內蒙古的牛奶不喝。

萬事開頭難,沒有促銷費,烏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報紙廣告,印DM單,穿蒙古袍促銷……沃爾瑪當時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沒有送貨車,烏日娜就坐公共汽車送,騎自行車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貨。第一批10噸牛奶,烏日娜沒賣出去。但不想讓大家對她失去信心,又進了第二批貨,20噸。

困難接踵而至,烏日娜咬牙堅持。由於是先賒貨,後付錢,十幾個分銷商,有兩家欠了八九萬元,始終沒給錢。有個被辭掉的分銷商還開車撞烏日娜的房門。

剛開始做促銷時缺乏經驗,用低工資雇傭的促銷員,卷走了貨款,住宅小區內做促銷丟得更多。7、8月間,深圳下大雨,箱底都開始長毛,又損失了一批貨;又累又氣之間,烏日娜的身體也出了問題,做了直腸息肉的手術,不久,又查出了糖尿病;南方雨水多,在外跑業務,鞋裏常浸水,結果腳趾變了形,得了類風濕;9月份,烏日娜父親去世,她又被台風堵在機場……

但烏日娜沒有被困難打倒,她從失敗中做總結,找教訓,第一年下來,300萬的合同,她完成了600萬。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訂了3600萬。這可是個“天文數字”!聽了這樣的消息,本來應該在呼市治療腳疾的烏日娜,當日就趕回了深圳。當時,原先的一批骨幹聽了這樣的合同,都走了,隻留下了一個人。但這一年下來,烏日娜把“天書”做成了“地書”,3600萬的數字也不是什麼神話!

烏日娜用全力以赴的精神將深圳戰役演繹成了傳奇。

盡管管理是一件重大之事,但很多管理者卻不能全力以赴。也許他們在想:隻有我盡力去做就行,盡人事,知天命。殊不知,對於管理者而言,盡力而為遠遠不夠,要真正做到全力以赴。隻有全力以赴,才能在問題麵前主動開啟智慧,主動尋找方法,找到能夠用到的所有力量,包括他人的幫助,為了一個目標矢誌不渝地前進。這樣的人才是商界的精英,才是為創業成功的卓越人士。

企業本身就是一種係統,這個係統猶如人體——當人受流感病毒侵襲時,人體機能會自行進行防禦——組織也是一樣,當組織受到挫折、困難和危險時,會自動調整自己的資源配置和行為方式加以應對。體質好的人能夠完全依靠自己的肌體來消滅病毒,而體質弱的人隻能借助藥物在恢複身體。對組織而言,能夠全力以赴的組織就是體質好的人,具有極強的自我調整能力,使組織重獲激情。對於總經理而言,隻有全力以赴才會化被動為主動,才會突破原有的極限,創造創業奇跡。

經驗錦囊: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麵對著眾多的風險與危機,有的企業成功地化險為夷,有的企業卻遭到失敗,甚至以破產而告終。原因就在於在麵對風險時如何更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以危機意識來激勵員工,就是一種調動員工全力以赴去工作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