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在發展期,資金鏈可能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與企業存在的其他問題相比較,在企業中呈現的關係不大,管理者沒有重視這個方麵的問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問題就會暴露出來,一些資金鏈的斷裂導致企業失敗,表麵看是問題的直接反映,其核心是企業缺乏管理財務風險和控製現金流的能力。
南洋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它的起家歸於“教育儲備金”這一運營理念,它的崩潰也源自於這一理念,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教育儲備金的內容是,如果學生家長一次性交一筆8萬到20萬元不等的儲備金,此後就不需要交納任何學費和夥食費等費用。等學生畢業之後,儲備金將全額不加利息如數返還家長。所收取的儲備金,學校則用來繼續擴大規模,開設新學校,快速發展。
可是,世事難料。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暴發。受其影響,我國內需嚴重不足,央行為了鼓勵消費連續8次降息,這使得靠“教育儲備金”的集資方式運作的民辦教育成為高危險群體。到2005年秋季,南洋到期的各校教育儲備金無法兌現,各地形成擠兌風潮,2006年,南洋集團由於儲備金問題全麵崩盤。除南洋外,雙月園、金山橋也因同樣的原因相繼垮掉。
俞敏洪曾經對以上企業的倒閉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些學校垮掉有兩個原因:一是資金鏈問題;一是模式的問題。比如南洋采取的儲備金模式,學校收取學生高額儲備金,承諾學生畢業時返還,隻收取利息用來辦學。這在早些年利息高達10%以上的環境下還行。但後來國家降息。低到隻有3個多百分點。學校就難以為繼,不得不動用學生的儲備金,最後出問題。
警鍾長鳴,引以為戒。資金鏈的斷缺不是一個小問題,相信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刻,俞敏洪也不會出下策冬泳學生的儲備金。不僅俞敏洪的“新東方”,許多中國知名企業,都曾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或轟然倒下,或受重創放緩腳步,令人歎息。
資金鏈優良,企業才是真的優良。一些資金鏈的斷裂導致企業失敗,表麵看是問題的直接反映,其核心是企業缺乏管理財務風險和控製現金流的能力。就如南洋集團,其崩潰的禍根,從一開始就已經埋下了。因為它的資金運行模式本身就是非常不安全的,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崩潰肯定是必然的。
資金鏈,是一個企業的鮮血,幾乎所有的企業稍做大一點,就會違背企業經營效率這個根本,因此,如何保證資金鏈的連續性發展,可以說是企業經營的根本。那麼,如何避免資金鏈出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保證主鏈的資金充分寬餘;必須有相當的融資能力,包括政府、銀行等非常手段;資金鏈必須暢通。
在我國,由於種種原因,存貨和應收賬款上的阻力是特別的大,容易降低企業的資金周轉率,也會大量出現腐敗現象。所以企業要以資金管理為中心,提高資金使用率;做好應收賬款管理,防止壞賬發生,加強對原始單據的審核,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合法性;堅持穩健原則,防範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防範與財務預警體係,及時化解財務危機;開展財務分析活動,為企業營運提供決策依據;建立財務監控體係,防止財務失控,建立內部稽核製度,保證會計業務的及時、完整、準確、合法。
當一個企業核心業務趨於成熟,或者轉向其他領域的時候,以資金鏈為主的財務風險會徒然增大,管理者必須謹慎對待。
經驗錦囊:
任何一個經濟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一條健康、有效的資金鏈來維係和支撐。沒有穩健的資金鏈,一切都是天真幼稚的夢裏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