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也看“反思的習慣”(1 / 1)

終於靜下心來,能讀點書。能讀點書,就會有靈感湧現。能讀點書,就會有所觸動,進而有所思考,便有了記錄的想法。

同樣,這陣子就有這樣的美妙想法。

讀《人民教育》2011年第6期之《辦“大寫”的教育》一文,便有了攪動我心靈的文字和舉措。

反思卡——讓2300名學生在晚自習前完成心靈的拷問。

今天,我進步了沒有?多?少?一般?

今天的功課完成了沒有?沒完成,是什麼原因?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

除了學習,我的道德修養有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哪些方麵做得不好?

除了學習、道德,還有身體,有沒有進步?吃早餐了沒有?有沒有浪費?是否科學?堅持跑步了沒有?

還有心靈的健康。有沒有嫉妒別人?有沒有小心眼?有沒有不團結?

如此等等。我沒有看到該校的反思卡。但我想,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靈魂的提升。

這個想法絕對好!時間也不長,隻有3分鍾。上個廁所也要5分鍾。不管是即將高考的學生,還是剛入校的兒童,這點時間絕對能擠出來。隻是看你擠不擠。

正如讀書,有些人說沒時間。其實時間多得很。將無用的事丟掉,做有用的事,時間不是就有了嗎?

再往深處想,這種反思卡的填寫需注意兩點:一是能不能堅持下去。二是如何防止應付。這個社會應付的事太多了。如果學生不是真反思,而是應付,那則是多此一舉了。

解決之道在何處,陶行知先生的每日三問,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曾國藩的每日寫日記、練字、讀書等,都是很好的範例。講明白、講透徹是一回事,而自悟自管則是另一回事。

但不管怎樣看,這種方法總是會讓一部分學生受益終生的。更重要的是養成了一種反思自進的習慣。

而習慣,則是千金難求的。

我愛孩子們,更愛充滿靈性、師生心心相印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