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初始修仙 一,初到異世猶似夢(1 / 3)

卷一初始修仙

滄浪月天上掛,月白如許清輝灑,看慣離合又天涯。憑誰問,那九霄之上,隻是誰人家?

鬆竹間,南山下,兩翁對弈閑敘話,煮壺淡酒道桑麻。君見否,一嬌小人兒,靜依秋千架。

初春時節,正是乍暖還寒時候,更何況是山腳下的人家。

鳥鳴陣陣,鬆竹聲沙沙。朝陽破開夜幕,穿過枝椏斜透簾瓏,清晨露重,紅彤彤的陽光照在紫竹葉晶瑩透明的露珠上,折射出七彩炫藍的光芒。

洛水城是一個早起的城市,特別是現在這種春天耕種的時節,大多居民們都會搶在太陽升起前下田,或鋤草,或澆水,以保證秋天的收獲。所以,往往在太陽升起前的一兩個時前,整個城市便已經清醒了,開始一整天持續的忙碌。

這是一個城市長久以來自然形成的習俗,即使那些不用下田勞作的人們,也習慣了趕在日出前開啟他們新的一天。

依鈴自然也不例外,準時的生理鍾讓她在日出前就自然清醒了,隻是賴皮地貪戀外祖父家被窩的溫暖。

因為身體的原因,每天太陽出來以後才被允許出門的她,悄無聲息地從床被間滑出,依鈴隨手披上晨袍,慢慢走到被米白色窗簾遮蓋的嚴嚴實實的落地窗前。她掀開窗簾一角,輕輕一拉,灑進半室金黃,再返身折回床上,繼續眯著眼睛。

將被子拉得更上些,依偎在被窩裏,交合著手指,慢慢數著這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的命運。

原來已經幼教畢業的依鈴,是武漢一幼兒園的老師。

春節放假回老家過年,家裏有初一·十五去寺廟上香、許願的習俗,今年依鈴的媽媽原本說好了和同村的幾位鄰裏一起去白雲寺,隻求個寧靜,心安,卻也從未在意過是拜佛還是求道,據仙鈴所知,同村的人,有去佛家寺廟的,有到火神廟的,有到盟台司的,還有信奉基督的。

媽媽動員依鈴和弟弟妹妹一起去白雲寺,爸爸很少去。弟弟說他的一同學結婚,要去添箱禮,而小妹約了朋友到集市買東西。

依鈴媽媽:“鈴鈴,別人家兄妹幾個都是和媽一起去,你奶奶年紀大了,你弟弟妹妹又都有事,那你要跟媽媽一起去!”媽媽說完,很是喜翼地望著,爸爸也看了一眼依鈴,這些年,因為在外上學,本就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在家裏也沒有太多的事情。

依鈴點點頭:“我陪媽媽一起,回來給奶奶帶牛肉燒餅吃。”

依鈴是家裏老大,小時候奶奶帶她最多,她也最知道奶奶的喜好,奶奶最大的快樂就是孫子孫女從外麵回來的時候給她帶點燒餅夾牛肉。其實依鈴是知道的,奶奶也就吃個心境,那份孝心。奶奶自己說,她年輕的時候,自家和她姥姥家全都是大地主,有幾十頃的地,很多好東西都吃過,比他們吃過的東西要多得多。

“爸爸,你要什麼?我帶回來給你!”依鈴問爸爸

“你們呢?有什麼想要的嗎?”對著弟弟光、妹妹霞說道

“我什麼都有,不用給我帶了。鈴鈴,除了夾牛肉燒餅,再給你奶奶帶掛香蕉,你奶奶年紀大了,旁的怕她咬不動。”爸爸溫和地說著,微深的皺紋從眼角潤開,笑意染上了眉梢。

看著爸爸媽媽已是花白的發線和滿是風霜的臉龐,眼角微微濕潤,他們都將近五十歲了,“以後該我來養爸媽了!”依鈴從心裏對自己說。

“我,你就不用管了,把你自己顧好就中了”弟弟光回說。

“我不要,你給你自己買點吧,我先走了,你跟咱媽路上注意點。”說著,妹妹霞就出了家門。

正月十五的白雲寺,香客也自是不少,以本地居多,

進得寺前,道兩旁有這香火鋪子,還有些玉器鋪子之類,鈴鈴媽媽和同村人因為要買香火紙錢,媽媽和同村人在香火鋪子裏買東西。

鈴鈴感興趣的是玉器鋪子,鋪子櫃台是玻璃櫃台,這個櫃台上擺放的都是一些小物件、小飾品類的器具,有耳環、戒指、指套、項鏈等等。這些玉石飾品的外觀大多不錯,或古樸大方或華麗耀眼,顯然這些飾品的用途更多在於好看,這些個飾品一般不會很貴,都是普通人能接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