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基層黨校精品課選登(4)(1 / 3)

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因此,要把“市場”放在一個最重要的位置上,靠市場推動經濟發展,這是一個根本原則,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國今後仍要在各個經濟領域進一步推進市場化,這樣,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才會越來越高。搞計劃經濟那一套,不會有巨大的效益,隻能將整個社會越搞越窮。但我們又不能因此走上另一個極端,變“迷信計劃”為“迷信市場”,以至於忽略計劃調控的作用。搞市場經濟,要認清市場的本質,市場不過是一種手段,絕不是最終目標。市場追求的常常是眼前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長遠利益最大化;市場追求的往往是個體、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整體、全局利益的最大化,甚至有時在一定程度上還損害整體、全局利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兩個重要區別:其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追求的是人民整體經濟福利的提高,是所有中國公民共同富裕,資本家當然也會因此致富;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首先追求的是整個資本家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然後由資本家集團帶動資本主義國家公民經濟福利水平提高,最終結果是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致富的手段上有很多的共通之處,但在最終的財富分配上肯定是背道而馳。其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家對市場深度迷信,對計劃調控經濟有著十分強烈的排斥情緒,由此而盲目的發展,必然導致經濟大起大落,危機不斷。而社會主義中國主要靠市場來推動經濟發展,但也把計劃調控放到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中國人口規模世界第一,地域廣闊而差異極大,有些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距甚遠。光是這樣看,就需要力度極大的計劃調控;更何況,市場經濟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而且結果難測,沒有一定的計劃調控是不可能想象的。“市場經濟”前麵加上了“社會主義”幾個字,原因主要就是強調要有強有力的計劃調控。從現實看,由於中國有了比較成功的宏觀調控,才有效避免了曾經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本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而許多國家由於沒有得力的宏觀調控措施,所以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這個嚴重的教訓是很值得汲取的。

2. 包括國有、集體所有製在內的所有各種類型的中國企業,都要一律按市場經營模式運作,以最大提高微觀經濟效益

中國保留和依靠國有、集體企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創造一個人民共有財富的經濟基礎,有了這個經濟基礎,就能在它的上麵樹立起一個牢固的社會主義人民政權。但另一方麵,國有、集體所有的企業如果完全按照老的計劃經濟那一套經營,效率會受到影響。所以國有、集體企業在運作模式上,要盡可能的全麵放開經營模式。

3. 微觀經濟成長的最終落腳點是無限增大人民利益

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是無限增大人民的經濟利益,不光是增加所有企業職工的經濟利益,更不光是少數資本家、經理人的經濟利益。所有企業,國家所能夠從中得到的最大經濟利益,都運用到增加全體公民的利益及其事業中去。資本主義經濟就不是如此,它所從事的事業,首先在於不斷使資本家集團獲得最大利益。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各項事業的核心,他們政府首先要服務於資本家利益,他們的廣大勞動人民要生存和發展,也必須聽命於資本家集團,從而資本家不但是企業的法人(總體而言),而且是人民的主人,國家的真正主人。而在社會主義國家,微觀經濟成長的最終落腳點要從屬於人民利益,首先服務於人民事業。

二、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1. 公有製比重下降,是不是會削弱共產黨執政基礎

曆史事實證明,共產黨曾在私有製比重較大的時期,威信很高;曾在公有製比重很高的時期,經濟效益卻較低。正反兩麵的經驗告訴我們,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它的前提是黨所提出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就作為經濟基礎而言,公有製占較大比重還是應該的,因為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必然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在經濟基礎領域,如果私有製占絕大比重,就隨時有可能發生“威脅共產黨領導”、“共產黨被控製”的現象。所以要保證社會主義國家長治久安,不僅政治大權不能旁落,軍事大權不能旁落 ,經濟大權同樣不能旁落。在經濟基礎上,公有製一定要占有較大比重,以有力的支撐人民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