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羅那時間7月31日,在第二十五屆巴塞羅那奧運會的蒙錐克山貝納特·比科內爾遊泳池,女子50米自由泳的槍聲就要打響了。
在這次比賽中,我國選項手楊文意站在第七道比賽台上。
早在賽前兩個月,上海市體委就悄悄流傳著這樣的消息:楊文意可能成為巴塞羅那泳池中的“黑馬”。也許是怕驚了“黑馬”,這些“知情人”互相叮囑:“保密,請千萬保密!”
果然,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賽中,楊文意就覺得自己情況良好。在這個比賽結束後,中國隊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以3分40秒12破奧運會紀錄3分40秒63,獲得了一枚銀牌,美國隊則以3分39秒46獲得了金牌。
現在,50米自由泳決賽在即,楊文意正在第七道的出發台上整裝待發。
槍聲打響了,運動員們以極快的速度跳入了水中。
當楊文意遊出25米後,就預感到自己將成功,於是她再加速,向前衝!觸壁,待她轉身看計時器時發現,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誕生了!
楊文意沒有欣喜若狂,隻是覺得心中一塊石頭落下地。她為祖國爭了光,沒有辜負陳指導的一片苦心,也向世人證明自己並非不行,感到自己比美國姑娘強……
楊文意一上泳池,圍上來的記者們就湧了上來,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陳指導。”在她的內心,沒有教練的苦心栽培,就沒有她今天。
隨後,楊文意和父母通了電話。她母親在電視裏看女兒比賽,把楊文意在的第七道錯看成第二道,眼看“女兒”落後,所以“緊張得要死。”等結果出來,才釋然狂呼:“楊文意這個小囡真有出息!真爭氣!”
楊文意創造了女子50米自由泳24秒79的奇跡,打破了她自己保持4年之久的世界紀錄,繼莊泳、林莉、錢紅之後,為中國遊泳隊添上第四枚含金量頗高的金牌。
後來,楊文意從巴塞羅那回國的第二天早上,在楊文意的宿舍,她剛起床洗漱完畢,記者就來采訪她。
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拿金牌是我的目標,能破世界紀錄,連我自己也沒想到。
她又說:“美國姑娘並不可怕,她們入水等一些細節沒抓好。”此時,楊文意雖然疲勞,但很輕鬆,那是一種大賽獲勝後的輕鬆與釋然。
楊文意顯得比過去成熟多了。她知道自己離不開遊泳隊,也離不開泳池,她的泳壇生涯還很漫長,她說她要把名利、勝敗看得淡些、再淡些。
李小雙獲自由體操冠軍
巴塞羅那時間1992年7月,在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的自由體操場,馬上就要進行自由體操比賽,運動員們正做著各自的準備工作。
這是一塊巨大的、圍在人群之中、鋪著紅地毯的比賽場地,是目前世界上設計得最為先進的自由體操場地。它由60塊膠合板組成,整體麵積為1212米,上麵鋪著一層薄而柔軟的地毯,下麵裝有數百個小彈簧,並由六條鋼索牽拉固定,既平整又富有彈性。
今天,在這裏比賽的,是世界最高級別的,體操運動員們將在這塊紅地毯上爭奪第二十五屆奧運會自由體操的冠軍。
這次比賽,我國運動員李小雙所要做的自由體操中的動作,是被世界體操界認定為“超高難”的“團身後空翻三周”。這對於不滿19歲的李小雙來說,應該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自信啊!
“團身後空翻三周”,號稱人類向自己的運動極限挑戰的動作,它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先由蘇聯著名的運動員柳金完成。
隨後,20歲的中國隊員李春陽,也在世界錦標賽的賽台訓練中嚐試了這個動作。
“團三周”!是的,李小雙準備向這個舉世矚目的高難跟頭衝擊了。
在後場做準備活動時,很多外國隊的教練都在向我國的黃玉斌教練訊問道:“李,今天是否要用‘團三周’?”
就連對手謝爾博,這位來自白俄羅斯的20歲的小夥子都用手比劃著,向李小雙問道:“做不做‘團三周’?”
當謝爾博得到李小雙肯定的答複後,已經連奪團體、個人全能兩項桂冠的謝爾博那雙灰藍色的眼睛怔住了,似乎感覺到了麵前這位小個子咄咄逼人的氣勢。
但謝爾博是排在小雙之後第八個上場,這期間他還可以靜觀其變。
參加自由體操決賽的8位選手依次登場了,在李小雙之前的幾位選手,成績似乎都不太理想,最高分不超過9.8分。
正在這個時候,李大雙從看台上跑進了場地,隔著擋板對黃文斌小聲說了句什麼。黃文斌沉吟了片刻,揚起手,豎起三個指頭向中國代表團的座席處比劃了一下。
黃文斌返身對場上唯一一個可以商量的張隊醫說:“隊領導讓小雙改出場動作,做‘直體360度旋空翻’,你說改不改?”
張醫生跟隨體操隊多年,早已不是外行,他想了想說:“小雙這陣兒滿腦子都是團三周,改不好反而壞事兒。”
黃文斌何嚐不明白領導的用意:“團三周”太危險了,如果用“直體360度旋”保險係數大,贏謝爾博不敢肯定,但至少是塊銀牌。
可是,黃文斌此刻想的不是“保”,而是“闖”。他堅持讓小雙做“團三周”,他要看著心愛的徒弟拿金牌。
其實,李小雙一見哥哥大雙跑下來,心裏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其實,在李小雙心內,已經是下定決心,即便是有人命令他,也決計冒著“犯一次錯誤”的危險去做“團三周”的動作。
臨上場前,黃文斌拍了一拍李小雙的肩膀,扔出擲地有聲的6個字:“敢起!敢轉!敢站!”
人一旦興奮起來,發力肯定比平時大得多,容易犯的錯誤是控製失常,破壞了已有的動力定型。
李小雙不是不明白一旦失誤的後果,但他更明白,身後的謝爾博出場所用的動作“直體720度旋”難度幾乎與“團三周”等值,隻有“團三周”才能鎮住裁判、壓住對手,才有可能獲得自由體操的金牌。
此時,巨大的電子屏幕顯示出一個閃閃發光的名字:
中國,李小雙。
整個體育館霎時間寂靜無聲。
電視攝像機推近李小雙,無數相機鏡頭拉長了、瞄準了李小雙……
奧運會前,李小雙身高隻有1.57米,體重不過52公斤,在世界體壇尚屬無名之輩。
他沒有李寧那般挺拔勻稱的身材,也沒有樓雲那種剽悍粗獷的軀體。然而,他那靈巧的四肢,精幹的模樣,卻極為引入注目。
此時,高健和張健,這兩位身經百戰的體操老帥,坐在人頭攢動的看台上,手掌心已經為李小雙攥出了一把冷汗。
隻見李小雙穩穩地站在地毯的一角,嘴唇緊抿,呈現出堅毅的棱角,黑亮的眸子裏閃出堅定的神情。
開始比賽的綠燈亮了,李小雙頭一揚,挾著一陣疾風,衝向前去。
“勒腿,加速!”
飛旋直空中的李小雙大擔地放開腿,隻聽“當”地一聲,腳觸及到了平坦的地麵。
突然,左腳的傷處像被刀割了一下似地,腿不由自主地向前滑去。
李小雙鎮定地及時穩住重心,向後轉體,順利地接上了俯撐動作。
最後,當李小雙以“直體後空翻兩周”穩穩地站在地毯上時,他從內心深處發出一聲呐喊:“我成功了!”
待到謝爾博出場時,他已經沒有了以往的神氣,“720度直體旋”出現了嚴重失誤,腳跨出了界外,最後連銅牌也沒有拿到。
看台上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從來不愛動感情的黃文斌控製不住自己的淚水,不斷的湧流出來,他和李小雙緊緊地相擁。
李小雙哽咽的說道:“黃指導,咱沒白練!”
站在輝煌燦爛的領獎台的最高一層,李小雙的目光並沒有在奧運金牌上停留。
他想:“團三周”已經成為過去,他要早日攻下自由體操的“屈體後空翻三周”!
此外,在1992年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體操比賽中,李小雙還奪得了吊環第三名,並且與隊友同獲男子體操團體亞軍。
陸莉在高低杠完美奪冠
巴塞羅那時間1992年8月1日,莫名地激動和興奮使陸莉在賽前幾小時的午睡全部消失,隻要一合上眼,腦子裏就是一套輕靈、瀟灑、穩健、翻飛的高低杠動作。
出生於湖南的陸莉,嬌小玲瓏。高不過1.36米,重隻有34公斤,小兔牙一樂,腮邊便旋出兩個小酒渦,好可愛的娃娃!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居然能夠闖入高低杠決賽圈。而陸莉自己此時也才猛然發現,金牌距自己隻剩下一步之遙。
驅車前往比賽館的途中,要經過一片墓地,往常路過這裏時,陸莉總感到有些恐怖,然而也許今天心境不同吧,晚風送來教堂悠揚的鍾聲,周圍景色竟變得十分莊嚴。她靠在窗前,耳朵上新買的一對小十字架的耳環,在夕陽下折射出一道閃亮的金光。
在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的場館內,賽前練習時,陸莉連續做了三套高低杠動作,非常順手,而且極為成功。
決賽開始了,按抽簽順序,陸莉是第七個上場。在共有8名賽手的單項比賽中,這個出場次序比較易攻易守。
在陸莉出場前一向被公眾看好的1991年高低杠世界冠軍金光淑,動作沒有創新,基本是照搬老一套。由於過度緊張,她下法沒有站穩,失去了奪金的可能。
但是獨聯體隊的古楚和美國隊的米勒發揮出色,分別得到9.975和9.965的高分。
此刻,陸莉要想拿冠軍是非常不易的。
陸莉麵對看台上沸騰的鼓掌聲、噓叫聲,充耳不聞,她輕輕閉合雙眼,身體攀上了那意念中的高低杠,進入了任何嘈雜和幹擾都不能破壞內心的境界。
默念了三遍要領後,陸莉舉手向裁判席示意,她居然看到裁判席上本來毫無表情的一位老太太,竟然向自己投來一個微笑。
若說剛剛攀上杠子還有一絲緊張,那麼當做完第一個“屈伸上”後,陸莉便完全輕鬆自如了。她手中踏踏實實地把握著自己,動作放得開也收得住,幾個關鍵的連接都處理得非常出色。
此時,陸莉的教練熊景斌在電視機前,幾乎是跪在地板上、屏住呼吸看完了陸莉高低杠的全套動作。他為自己的學生默誦著每一個要領,和陸莉同樣經曆了一場精神上最緊張最激烈的搏鬥。
陸莉開始準備做下杠的動作了,成敗在此一舉!
自從上次在巴黎比賽時,下杠動作失利之後,陸莉便非常刻苦地練下法。如今,她采用了男子單杠大回環的“蓋浪”技巧,“直體後空翻兩周落地”,就如同鯉魚打挺兒一般,在女選手中還是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