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所思(六)(1 / 3)

11

恒梁文惠帝三年三月十七,欒州芸河駐軍得太師梁脩之令,大舉壓境,渡河攻向落昌沄州軍。WWW.shukeju.cOm

【書客居

一時間,天下風聲鶴唳,民心惶惶。落昌姬州,恒梁旭州更是草木皆兵。

收到英長泣飛鴿傳書的第二天,稱病未至早朝的太師梁脩忽然出現在旭州的亂黨之中。親率大軍兩萬,蓄勢待發。

翌日,通京禁軍統領靈修將軍,恒梁二皇子越辰簷一身玄紫鎧甲,流光利劍,高坐於駿馬之上。他身後三萬朱紅戎裝將士,氣吞驕虜,無畏無懼。

君王群臣送別,壯士名將高歌。

我站在高聳的塔樓之上,看見暮春的蓬草倔強傲慢地生長在磚縫之中,迎風搖曳。雲懸天際,他在青天之下,馬背之上,遠遠朝我看來。

濁酒下肚,臨風一笑,唇角勾起的弧度是千裏驚鴻,萬裏長風。

李辰簷拔劍一揮,軍鼓鳴天,三軍齊發。

我聽見空闊而沉厚的步伐聲,如同驚雷響徹在烏冕城的巍峨玉宇之上,不由想起這日破曉前的那份寂靜。宮闕樓閣裏盛滿了風,他帶我來塔樓,與我說:“小茴,等我回來。”然後他遙遙指向重禦門前的開闊地帶,“等一下我會在那裏,帶將士們出發。”

我看得出李辰簷略顯興奮的眼神,多年的少年誌向,終得一展長才;可我也聽出了他故作輕鬆平常的語氣間,深匿在前方的血雨腥風。

這次出征以三萬對敵兩萬,加之民心所向,軍威振振,戰勝是意料中的事。然而梁脩閉城自守,為的隻是拖延大軍時間,讓李辰簷無法按時重整軍隊朝欒州進發。

若時日托久,落昌的恒梁駐軍腹背受敵,為叛軍所滅,那麼落昌永京城便勢單力薄,對抗貞元一戰的勝算就大打折扣。倘若貞元占領落昌,對恒梁來說,無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是時若梁脩尚能撐住,那麼天下必定落入亂臣賊子手中。

而在姬州與永京的對峙中,由於貞元手握重兵,沉簫城禁軍最多隻敵三月,若各方援兵被恒梁叛軍牽製,形勢便尤為可危。

因此,通京,芸河,永京三處戰場,環環相扣,一方也輸不起。這三處戰場,又以通京禁軍的勝利作為基石,所以李辰簷需在一月之內,取得第一場決勝。

隨李辰簷出征的還有另外兩名將軍。然而通京朝堂中,身先士卒的隻能是他。兩國反叛是以複辟瑛朝為由,天下百姓有不少人對前朝仍存有殘情。若非身係兩國皇脈的靜王出戰,民心不知所向,那麼要在三月之內剿滅亂黨,便會險阻重重。

這年暮春仿佛被戰事拉長,朝中臣相君王如驚弓之鳥,每每有戰報傳來,都心急火燎,如坐針氈。

好在兩軍在旭州小戰數次後,捷報頻傳,禁軍也於十日內抵達了旭州封日城。為了不傷及城中百姓,李辰簷與梁脩商議在城外的百裏坡開戰。而他隻給梁脩五日時間考慮,五日後,即便梁脩讓所有將士作尋常打扮,混在城內百姓之中,他能做的,也隻有屠城。

若不當機立斷,結果便會因小失大,保一城黎民,卻讓天下蒼生受難。

未料梁脩在第二日便答應了靜王的提議,約定三日後相見。

三日之後,梁脩暗中布下天羅地網,以師徒情誼動之以情,李辰簷誤中圈套。所幸他早有準備,雖身受重傷,卻得以全身而退。

然而將軍受傷,戰事便有耽擱,軍中氣勢卸掉一半。雙方至此陷入僵局,儼然有持久戰的趨勢。

雪上加霜的是,支撐著朝事的晟王,卻於此時風寒入骨,病不能下床,朝堂之上人人麵色堪憂。我與湯蘩暗中去探望過左紜蒼,卻不知為何,家仆一再說晟王病得嚴重,即便是太子妃親自造訪,也不得打擾。

我心中狐疑,左紜蒼一向身體硬朗,此番得病一定有蹊蹺。

隻是越明樓三十才得長子晟王,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兩位皇子皆連噩耗,他精神受重創,加之長期勞累,竟無回轉之勢。直到半月後,靜王巧妙製敵,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

原來靜王當日隻受了輕傷,他做出重傷昏迷的樣子,是為故布疑陣,讓敵軍有所鬆懈。後來他又派數百名探子嵌入封日城中,趁敵軍不注意,大舉攻城,直搗黃龍,巧妙地避開無辜受牽連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