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遠程教育綜合研究(1)(2 / 3)

上述遠程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是綜合我國及世界上遠程教育的現狀並結合未來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加以歸納表述的,具有相當的綜合性與抽象性,並且具有以下特征:

①注重教育機構的作用,淡化教師的作用;

②注重以技術為基礎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淡化媒體的作用;

③注重集體交流(麵對麵或電子方式),淡化準永久分離的特點;

④注重通信機製的多樣性,淡化雙向通信的單一性;

⑤注重實踐性,區別於遠程學習。

二、範式理論與遠程教育研究範式

庫恩,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是範式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在他看來,範式理論是指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範式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種自然觀(包括形而上學假定)。而從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分析,可以揭示出範式的基本原則,他們分別闡釋了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係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係問題。這些理論和原則規範了特定的科學家共同體,協調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自身的行為方式。

從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來看,遠程教育研究範式表現為三方麵的內容,即遠程教育的本體性研究、遠程教育研究者與遠程教育的關係研究、遠程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體係研究。從其實質來看,遠程教育是一種複雜的實踐活動(狹義)及一個綜合的複雜性係統(廣義),所以研究範式也主要包括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兩個方麵。如果把遠程教育實踐性研究、技術性研究和遠程教育係統性研究歸入遠程教育研究實踐規範的範疇,那麼遠程教育認識論和方法論層次的研究則屬於遠程教育研究理論基礎的範疇。

學科的研究範式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理論研究範式和實踐研究範式。前者一般研究學科研究人員和學科自身的關係、學科方法論研究等,因此其更多地體現為對學科基礎研究和社會實踐的一種人文思考。後者則往往隻關注實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更多地是一種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即本體性研究。具體到遠程教育中,它的理論研究範式指由一些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所組成的研究者共同體,他們以特定的哲學理論、社會學理論和教育學理論為共同的理論、觀念、方法、信念和自然觀,以遠程教育局外人和旁觀者的身份對遠程教育進行冷靜而理性的深刻思考和客觀而全麵的人文關懷。其實踐研究範式則指由一些教育技術學家、企業的技術研究人員和相關技術研究人員組成的共同體,他們以學習技術、教學技術、遠程教育相關技術為共同的方法,以遠程教育參與人和實踐者的身份對遠程教育進行熱情而科學的基礎研究和深度而具體的技術實踐。這兩種範式共同組成完整的遠程教育研究範式,二者通過互動與融合,共同推動遠程教育研究的發展。

三、遠程教育理論研究範式

遠程教育的理論體係可以分為宏觀理論、微觀理論和哲學理論三部分。那些有意包涵遠程教育領域的所有活動的理論學說,可以說是遠程教育的宏觀理論;而另一些集中論述遠程教學和遠程學習的理論學說,可以被看作是遠程教育的微觀理論。最後,對遠程教育的合理性及其本質屬性進行論證的當屬哲學理論。

遠程教育自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係統和一種新型的教育文化現象,它以社會學、人類學為基礎,以係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考察遠程開放教育係統與傳統學校教育係統、教育係統與其他社會子係統(如經濟、政治等)的關係為研究的基礎內容。因此,遠程教育理論研究範式明顯地受到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哲學等基礎學科理論的影響。相對於傳統學校教育而言,遠程教育具有更鮮明的社會化特點,在我國,學生選擇遠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學曆與社會交往的資本。遠程學習與教學是遠程教育研究的核心內容,學習與教學理論的發展會對遠程教育理論研究範式的演變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以學習與教學理論為基礎建構遠程教育的微觀理論是遠程教育微觀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此外,遠程教育強調教育的開放性、動態性與學生中心,這也深刻體現了後現代主義的哲學理念,而遠程教育追求效益、規模的一麵又體現了其實用主義、工業化的哲學思想,以各種哲學理論為基礎,全麵分析遠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本質屬性,則成為建構遠程教育哲學理論的基本方式。

(一)學習與教學理論

在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很多就體現了深刻的學習理論,一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便深刻反映了學習、思考與理解的相互關係。在西方,早期的係統學習理論主要有柏拉圖的理性主義學習理論和其弟子亞裏斯多德的經驗主義學習理論,他們分別強調邏輯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和經驗在學習中的作用。在中世紀,學習是作為哲學和神學的領域而被研究的。直到19世紀末,學習開始被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加以研究,並由此出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主要把學習認定為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從而消除了為行為訓練與意在產生理解的教學之間的差異。因此,早期的遠程教育,如函授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