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變形記(2)(3 / 3)

延伸閱讀

鏈接一:另一部《變形記》的奧維德

奧維德是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重要詩人。奧維德於公元前43年出生在意大利東部蘇爾莫的一個古老的騎士家庭,殷實的家境使他有可能很早便去羅馬求學,後來又去雅典深造。奧維德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從政發跡,奧維德起初擔任過一些低級官職,但政壇的喧囂和混亂不合他的性格,使他毅然棄官從文,以富有的家境為後盾,往來於上流社會,以詩歌創作為樂。

奧維德在青年時期便表現出很高的詩歌天賦,自稱本是寫作散文,卻往往“自然成詩”。(《哀歌》,4,26)他的早期詩作有《戀歌》、《列女誌》、《愛的藝術》、《愛的醫療》等。《戀歌》詩49首,初為5卷,後縮為3卷。這是一部愛情詩集,表現出詩人的詩歌才華,為詩人博得了很大的聲譽。《列女誌》為虛擬的詩體信集,共21封(其中有些可能是他人的仿作),主要描寫一些著名的神話女性對他們的丈夫或情人的離別哀怨。《愛的藝術》3卷,詩人自稱是愛的教師,維納斯囑咐他向人們傳授愛的藝術。後來詩人又作《愛的醫療》,為陷入不幸的情人提供解脫的方法。此外,詩人在這一時期還曾撰《論容飾》,現僅存100多行;寫過悲劇《美狄亞》,在古代獲得很高的評價,但失傳。古羅馬修辭學家昆提利安稱奧維德是位“放任的詩人”。奧維德的早期詩歌輕鬆、優美,使古羅馬的愛情哀歌發展達到頂盛。充分表現奧維德的詩歌才能的是他的神話長詩《變形記》和記述古羅馬曆法、風俗等的《歲時記》。《歲時記》每月一卷,隻寫至第6卷,顯然是在公元8年詩人突然被奧古斯都流放黑海邊的托彌時中斷。流放原因,詩人自稱是“由於詩的過錯”,“詩”可能指內容輕佻的《愛的藝術》使致力於整頓社會風尚的奧古斯都感到不滿,“過錯”可能與宮廷豔聞或陰謀有關,至今無法定論。詩人在流放期間撰有《哀歌》5卷、《黑海零簡》4卷,抒發自己的孤寂、哀怨,請求奧古斯都寬赦,但未能如願,最後於公元18年死於流放地。

《變形記》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包括大小故事250多個,其中主要是愛情故事。詩中以時間為順序,以變形為共同點,由開天辟地一直敘述到詩人當代。

鏈接二:卡夫卡名言

1、如果沒有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會寫作。而在夜裏,我總是清楚地意識到我單獨監禁的處境。

2、我喜歡作坊裏的工作。刨花的氣味,鋸子的吟唱,錘子的敲打聲,這一切都讓我著迷。

3、表麵看來,辦公室裏的人要高貴一些,幸運一些,但這隻是假象。實際上,他們更孤獨,更不幸。相反,手工藝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鋪或花圃裏幹活了。

4、您把作家寫成一個腳踏大地、頭頂青天的偉人……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對他本人來說,他的歌唱隻是一種呼喊。藝術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痛苦,通過這個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隻是生活這個牢籠裏一隻或多或少色彩斑斕的鳥。

5、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負的鐵柵欄後麵,所以現在寫動物的書這麼多。這表達了對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這一點人們看不見。人們不願看見這一點。人的生存太艱辛了,所以人們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拋卻。

6、什麼是財富?對於甲,一件舊襯衫就是一筆財富,而乙有一千萬元還是貧窮的。財富是完全相對的東西,不能使人滿足的東西。……財富意味著對占有物的依附,人們不得不通過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關係保護他的占有物不致喪失。這隻是一種物化的不安全感。

7、我永遠得不到足夠的熱量,所以我燃燒——因冷而燒成灰燼。

8、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有它的任務,這任務不可能完全由別的東西來完成。比如說,一個人不可能由別的替補人代他體驗生活。認識世界也好,讀書也好,都同於此理。人們企圖把生活關到書裏,就像把把鳴禽關進鳥籠一樣,但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書籍的抽象概念隻不過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牢籠。哲學家隻是帶著各種不同鳥籠的、穿得光怪陸離的鸚鵡學舌者。

9、人們為了獲得生活,就得拋棄生活。

10、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其實也是一部偵探小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呢?那也是一部偵探戲。中心情節是:一個秘密逐漸被揭開。但是,還有比真理更大的秘密嗎?文學創作向來都隻是對真理的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