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遠古走來的東方巨人(1)(1 / 3)

——悠久曆史源遠流長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而古老的曆史。中華民族作為人類曆史長河中最古老、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繁衍生息在神州遼闊富饒的土地上,並以勤勞、勇敢、執著和輝煌的業績著稱於世,她有著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充溢著智慧的創造力。今天她正以更加堅實的步伐邁向新世紀。

中華民族的形成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以愛國主義維係的兄弟眾多的民族大家庭。如同家中兄弟多了雖不斷發生紛爭、衝撞而又言歸於好一樣,中華民族也是在各民族不斷發生紛爭與融合之中形成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了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和睦的整體。

遠古時,相傳在肥沃的黃河中下遊一帶,生活著從南方遷移來的蠻族和從西方遷來的羌族。蠻族的首領叫蚩尤,羌族的首領叫炎帝。後來,西北方又來了一個部落,它的首領叫黃帝。蠻族是一個比較強悍的部落,它的首領蚩尤英勇好鬥,為霸占黃河中下遊一帶,與早就生活在那裏已從事農業生產的炎帝部落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炎帝不是蚩尤的對手,求助於黃帝。炎黃聯盟,大敗蚩尤於琢鹿(今河北琢鹿)。於是蠻族瓦解,一部分逃回南方,一部分合並到炎黃部落,共同成為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繼黃帝和炎帝之後,在中華民族形成的曆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是以禹為代表的夏後氏家族。相傳舜繼承堯位以後,為了表揚禹治水的功績,曾封禹於夏,故以禹為代表的夏後氏家族被稱為夏族或華夏族。華夏族族名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民族在成長發展的道路上向前跨進了一大步。華夏族以農耕為主,多喜歡居住在平曠之地,因此,黃河中下遊平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多,華夏族在許多地方修建了城郭以保護財產。

他們還習慣於把自己看成是天下的中心,“中國”這個名稱,大約就是從那時起開始逐漸得到廣泛使用的。華夏族經過二千多年的成長發展,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至公元前202年,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漢王朝。漢時中國的特產絲綢、瓷器、茶葉等開始大量外傳,亞洲其他地區和歐洲、非洲人得到以後,視為珍寶。他們於是都稱中國人為漢人,中國人也以漢人自居。漢族這個名稱因此也就出現了。漢朝的強大和漢族名稱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民族在成長發展的道路上又大大跨進了一步。而在華夏族形成和發展的同時,居住在華夏族周圍以遊牧狩獵為生的各族也不斷繁衍生息,分化合並,逐步發展為與華夏族並存的各民族。由於他們的生產技術相對落後,人口繁衍不快,在比例上一直居於少數,習慣上稱之為少數民族。

中華民族的形成,就是在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以及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不斷的發生糾紛與融合之中進行的。在曆史上,由於漢族較早進入中原,文明發展較早,對於居住在邊疆和移居中原的少數民族必然要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各少數民族也以能入主中原為驕傲,所以曆史上的民族紛爭與融合,多數就發生在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較早跟漢族發生紛爭的少數民族是匈奴族。匈奴、漢兩族之間的紛爭,起自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漢朝前期才暫時告一段落。萬裏長城就是匈奴族與漢族兩個兄弟民族之間發生紛爭的產物。西漢武帝時,派大軍在漠北擊潰了匈奴主力,瓦解了匈奴統治政權,使一部分匈奴人依附漢朝,逐漸與漢族融合,一部分留在漠北,勢力大不如前,另一部分則西遷到了歐洲。

如居住在今貴州遵義市一帶的夜郎人,居住在今雲南昆明市一帶的滇人,則接受漢朝的封贈,與漢族通好。夜郎人是今天苗族和瑤族的先人,滇人是今天彝族、白族等族的先人。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跟漢族發生大規模民族紛爭的又一少數民族。公元4至5世紀,由鮮卑族帶頭,羯、氐、羌等少數民族趁漢族統治腐敗、削弱之機,紛紛入主中原,迫使大批漢人南遷至長江以南。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以後,推行漢化政策,在經濟、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麵與漢族相互影響,漸趨一致,跟漢族人民實現了大融合。

公元10至14世紀,是民族糾紛和民族融合最頻繁的時候,形成了多民族政權並存的局麵。漢族建立了宋朝,契丹族建立了遼,黨項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族建立了金。少數民族政權先後跟宋朝發生衝突,戰鬥此起彼伏。最後,蒙古族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元朝。契丹、黨項、女真、蒙古、漢等民族在紛爭的同時,融合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各少數民族原來在社會製度、生產技術、文化等方麵都比較落後,在跟漢族接觸以後,與漢族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有許多人還融入了漢族,如契丹人,後來就很難與漢族人區分了。正是這種經久的民族紛爭與融合,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這一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